庄子·内篇·养生主
1.养生主
1.1.吾生也有涯
1.1.1.原文
吾生也有涯[一作崖][1],而知也无涯[2]。以有涯随无涯,殆已[3]。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4],为恶无近刑[5],缘督以为经[4],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1.1.2.字词注解
- 涯:尽头。又成玄英解释为“分”。
- 知:智慧或知识。
- 殆:一般解释为疲敝、困顿,盖与怠字通。但考前后文意,私以为解释成危殆、艰险更妥。
- ①为:为是、故而。又可解为行、使。
②近:在……附近。又可解为靠近。
③名:一般解释为名声,但理解为名实之名更好,名即表象。 - 刑:一般解释为刑害,但解释为名实之实更好,实即形成。《禮·王制》:“𠛬者,侀也。侀者,成也。一成而不可变。”
- ①缘:因此,为是。又可解为顺着。
②督:中、正,此疑道家用法,另中医亦有督脉之称。
1.1.3.句意注解
-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天生万物,各有其性;道衍无穷,各有分辨。人为万物之一,生禀大道之性,本可复通为一,但若去一取万,弃内存外,就是舍本逐末,昧于表象,终不能齐于物。故以有限之生,逐无限之知,则精力穷困而不能尽,即“一与言为二,二与一为三。自此以往,巧历不能得。”结合《齐物论》《逍遥游》,我们或可推定,庄子认为“以有涯随无涯”是在“与物相靡”,那么就会“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𦬼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所以,庄子认为,对事物要“无适焉,因是已!”要“忘年忘义,振于无竟。”
- 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齐物论》中说:“五者园而几向方矣!故知止其所不知,至矣。”一般解释为人要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但从《养生主》来看,“止其所不知”并不是单纯讲要有自知之明、虚怀若谷,而是讲要明白知识之无穷,且善于停止无谓的消耗,即侧重于“知止”,这样才能达到天府的“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郭象云:“以有限之性寻无极之知,安得而不困哉!已困于知而不知止,又为知以救之,斯养而伤之者,真大殆也。”。
-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即不偏不倚,“无成与亏”,禀其中正平和,不为善而善,不避恶而恶,顺其自然,老子亦云:“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 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文子·道原篇》言:“大怒破阴,大喜坠阳。”《庄子·齐物论》也言:“喜怒哀乐,虑叹变慹,姚佚启态。”盖古人认为,气以中正为佳,唯中正可法则天地,像似日月,即《上古天真论》所言“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如此,则可以安身全命,颐亲尽年。
1.1.4.文意注解
养生者,养自身生气。天生万物,莫不长养,真宰化形,精信全命,皆体于大道,故无以有涯随无涯,不以成心寻未知,抱一返璞,致虚极静笃,不善而善存,无恶而恶去,不就利、不违害,是至人乘云气骑日月,死生无变于己,安知利害之端?郭象云:“夫生以养存,则养生者理之极也。若乃养过其极,以养伤生,非养生之主也。”
1.1.5.简译
我的生命是有穷尽的,而知识是没有穷尽的。以有穷的生命追逐无尽的知识,是会疲惫困顿的。这样还要强行追逐知识,最终生命就会危殆而消散。所以善事不在于虚名,恶事不在于刑害,视中正平和为经义,就可以保养身体,可以保全生命,可以赡养亲人,可以尽享余年。
1.2.庖丁解牛
1.2.1.原文
庖[一作胞]丁为文惠君解牛[1],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2],砉然嚮然[一无然字][3],奏刀騞然[4],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5],乃中《经首》之会[6]。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7]。依乎天理,批大卻[一作郤][8],导大窾[9],因其固然。技经[技经一作猗]肯綮之未尝[10],而况大軱乎[11]!良庖岁更刀,割也[12];族庖月更刀[13],折也[14];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一作形][15]。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16],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16],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1.2.2.字词注解
- ①庖丁:供膳之厨丁。一说丁为名字,即叫丁的厨师。
②文惠君:即梁惠王,也称魏惠王。姬姓魏氏,名䓨,魏国安邑(今山西省夏县)人。战国时魏国第3任国君(前369 – 前319年),魏武侯之子。
③解牛:宰剖牛。 - 踦:触碰,或刺碰。踦本为一足、跛足、蹇畸貌,这里就是指抬起膝盖顶住牛身而呈现出的一只脚站立的姿势。
- ①砉:象声词,司马彪解释为皮骨相离之声。
②嚮:通響,即声响。 - 騞:象声词,解牛之声,音近獲,比砉声更大。
- 桑林:“桑林”本是一种大型的、国家级的祭祀活动,性质与祭“社”(土地神)同。直到春秋的墨子时代(约公元前5世纪),“桑林”仍是万人瞩目的盛大祭祀活动。“桑林”之祭所用的乐舞,也就沿用其祭名,称为《桑林》了。
- ①经首:成玄英言:“《经首》,《咸池》乐章名,则尧乐也。”
②会:音节。 - 官知止:感官知道停止之处。一说知音智,官知为感官的智慧。
- ①批:击。
②卻或郤:指骨肉之间隙。卻字本为节欲或退藏之意,与㕁字相仿,故这里作郤字为佳。 - 窾:空貌。又郭庆藩认为,《说文解字》无窾字,疑此处本应作款,款、窾同义。
- ①技经:郭象解为“技之所经”,即刀之所过意。又说“技”为“枝”之讹,枝即支,为横向经络,“技经肯綮”四字当平列,即为支络、经脉、骨肉、结接意。
②肯綮:筋骨结合处。肯字《说文解字》作肎,为骨肉之意;綮为结合处之意。
③未尝:一般认为尝即试,试即用,未尝即指因阻碍而未试用。 - 軱:大骨、盘骨、槃结骨。
- 割:割肉而更刀。
- 族庖:族为众、杂意,族庖即一族之厨。
- 折:中骨而折刀。
- 硎:磨刀石、砥石。
- 族:交错聚结处,此用法为庄子独有。
- 謋:象声词,骨肉迅速分裂的声音。一说与磔通,为骨肉分离意。
1.2.3.句意注解
-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乃中经首之会:善解牛者,不但姿势自然,而且声音中节,暗示养生之旨。
-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道为技之本,技为道之用,明道则技无不畅。故解牛需先明道,再进乎于技,高屋建瓴,则一通百通。
-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而况大軱乎:初解牛时,未明乎道,故见牛是牛,此为最低级的境界——“人籁”境界,人籁即以目视御神通,以细微驭根本,以有涯之知求无涯之识,事倍功半,且不能尽善。三年之后,略明乎道,故未尝见全牛,此地籁境界。而今庖丁进入“天籁”境界,官知止而神欲行,刀非刀而牛非牛,咸其自取怒者其谁?依乎天理则神乎其技,则炉火纯青,驾轻就熟。
- 良庖岁更刀,割也……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良庖、族庖没有质的区别,都是以目视而不以神遇,则不能至于逍遥境界。
-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这是《养生主》名句,在《文子·道原篇》中对水的描述与其相当,我们可以认为,上善若水,庄子也是基于此点出发,要求我们做到如水一般“以无厚入有间”。这个以无厚入有间到底是什么境界呢,很难说清楚,但这显然不是一般的熟能生巧可以做到的,更应是一种“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的境界,即与天相照,不由心,不由性,无为而为,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善刀而藏之:即便以道御技,仍需要自身时刻警惕,才能完全掌握解牛方法,所以人并非每时每刻都能进入道的境界,这句是在说知易行难。
1.2.4.文意注解
《文子·道原篇》言:“天下莫柔弱于水,水为道也,广不可极,深不可测,长极无穷,远沦无涯,息耗减益,过于不訾,上天为雨露,下地为润泽,万物不得不生,百事不得不成,大苞群生而无私好,泽及蚑蛲而不求报,富赡天下而不既,德施百姓而不费,行不可得而穷极,微不可得而把握,击之不创,刺之不伤,斩之不断,灼之不熏,淖约流循而不可靡散,利贯金石,强沦天下,有余不足,任天下取与,禀受万物而无所先后,无私无公,与天地洪同,是谓至德。夫水所以能成其至德者,以其卓约润滑也,故曰:‘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于无间。’”
庖丁解牛亦如此,“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上善若水,解牛亦若水。本节庄子以解牛为譬喻,指点人们要顺阴阳而行、顺天而为,顺天则天助之,是以无往不利;若逆天而为,则是割肉折骨,以人力强攻,伤敌一千自损八百。李白作诗就很有庖丁解牛的境界,老年杜甫也几乎达到了这个圣人不由的境界。对本节的内容,可以视为在讲全生的大道哲理,也可以视为在讲养生的修炼功法。
1.2.5.简译
庖丁给梁惠王宰割生牛,他的手所触碰的地方,肩膀所倚靠的地方,脚所踩踏的地方,膝盖所抵住的地方,发出砉然的响声,提刀切入牛身时,发出騞哗的声音,没有不符合音节的。既符合《桑林》之舞的旋律,又合乎《经首》的韵节。梁惠王说:“啊,太好了, 技术达到这样就无以复加了吧!”
庖丁放下刀说道:“我所喜爱的是道,进而将道用在技巧上。我刚开始宰牛的时候,所看到的无不是完完整整的一头牛,三年之后,我就没有看到一头完整的牛了。到今天,我用精神去感受,而不用眼睛去观察,感官的感知已经停下,而精神却还在行进。顺着天然肌理,劈入骨肉间隙,砍开大的空隙,依凭它固有的样子去宰割。经络、骨肉、结接的地方从来没有触碰过,更何况那些大骨头呢。好的厨师一年换一把刀,因为拿刀割肉;家族的厨师一个月换一把刀,因为拿刀砍骨头,而我这把刀已经十九年了,宰割了数千头牛,而刀刃就好像刚刚被磨刀石磨出来一样。牛的骨节之间是有空隙的,而刀刃是没有厚度的,用没有厚度的刀切入有间隙的空间,则游刃有余,所以用了十九年刀刃还像刚刚从磨刀石上打磨后一样。即便这样,每次宰割到筋骨杂错的地方,也很难处理,便小心翼翼,目光专注,行动放缓,动刀很微妙。牛的身躯就轰然解开,就像一堆土散落在地上。我提刀站起来,四下环顾,踌躇满志。再擦拭好刀,然后藏起来。”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厨师这番话,从中领悟到了养生的道理。”
1.3.公文轩见右师
1.3.1.原文
公文轩[1]见右师而惊曰:“是何人也?恶乎介[一作兀,一作𧿁]也[2]?天与?其人与?” 曰:“天也,非人也。天之生是使独也[3],人之貌有与也。以是知其天也,非人也。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4]。神虽王,不善也。”
1.3.2.字词注解
- ①公文轩:姓公文氏,名轩,宋人也。
②右师:宋人,事迹不详,但根据前后文推测,应该是一位贤德之人或高寿之人。 - 介:刖足。
- 独:一足为独。
- ①蕲:求。
②樊中:樊笼之中。
1.3.3.句意注解
- 公文轩见右师而惊曰……以是知其天也,非人也:公文轩惊怪右师刖足,进而得出右师乃天残,而非人为。难点在于“天之生是使独也,人之貌有与也。”较为肤浅的解释可以认为是天生如此,人的形貌就是这样。也有解释为即便是人为刖足,也是天生愚钝所致,总之还是“天也,非人也”。但结合庖丁解牛,笔者认为,庄子是在赞美顺天而养之人,即虽然天生残缺,但右师仍然能颐养天年。反之,有些人即便天生健全,但是不懂顺天而为,不懂与道合一,则会“与物相靡”,“寐也魂交,觉也形开”,最终难以尽享天年。这与下面“泽雉十步一啄”所要表达的内容一致。
- 泽雉十步一啄……神虽王,不善也:此寓言是在说,与其拘束于樊笼之中,奴役于礼教之下,不如顺物之天性,合道之根本,“物化”“逍遥”,“死生无变乎己”。即与其工诸人力,不如求其天性。这是一种倡导自由的思想。
1.3.4.文意注解
《逍遥游》是《庄子》思想的根本,纵观《养生主》全文,也不脱离《逍遥游》的宗旨。可以认为自由、逍遥、天性、个性、平和等都是《养生主》所倡导的。
1.3.5.简译
公文轩见到右师本人,惊讶地问道:“这是什么人?怎么只有一只脚?是生而如此,还是人为造成的呢?”别人回答说:“是天生的,不是人为的。从生下来他就只有一只脚,人的外貌是与天性有所符合的。由此可以知道他是生而就只有一只脚,不是人为造成的。”
1.4.老聃死
1.4.1.原文
老聃死[1],秦失[一作佚]吊之[2],三号而出。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曰: “然。”“然则吊焉若此,可乎?”曰:“然。始也,吾以为其人也,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以会之,必有不蕲言而言,不蕲哭而哭者。是遁[一作遯]天倍[一作背]情[3],忘其所受,古者谓之遁天之刑。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县解[4]。”
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1.4.2.字词注解
- 老聃:即老子李耳。
- 秦失:姓秦名失之人。
- 遁天倍情:成玄英解为:“逃遁天然之性,加添流俗之情。”
- 县解:郭象解为:“有系者为县,则无系者县解也。”又崔譔解释为“以生为县,以死为解。”
1.4.3.句意注解
- 老聃死,秦失吊之,三号而出:三号而出,不合常理,亦见庄子行文设譬之大胆。
- 弟子曰……吾以为其人也,而今非也:首先老聃弟子有此一问,已落下乘。且表明当时之人蒙昧而不自知。这句话看起来在批判老聃弟子,其实是在批判儒家礼教。吊唁须尽哀,生而孝,死亦孝,这貌似已经成为定准,到晋代都还有“哀毁骨立”的典故,但用鲁迅的话讲,就是“向来如此,便对吗?”这种规矩其实源于周礼,兴于儒家,盛于汉晋,被统治阶级扭曲、利用,终成为民族烙印。
- 向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这句是说众人被大环境束缚,而没人敢于推翻这违背人本心的礼教规章。
1.4.4.文意注解
笔者认为,最好的葬礼,就是西式葬礼,默哀、献花、悼词、缅怀、致意、西装、黑色,这就是对逝者最好的尊重。不需要哭天喊地,不需要伤心欲绝,不需要吵闹的乐舞,不需要隆重的形式,不需要游街鸣炮,更没有纷繁复杂的传统礼仪和金钱纠葛。其实以上的很多东西,都是由中国人好面子而引起的,比如子女要如何有成就以荣慰父母,甚至某某亲自抬棺,大人物亲自题词等等,很多东西不是做给逝者看,而是做给生者看,是做给虚无缥缈的面子与人情看,故一定要哀荣备至,方显地位,这其实是刻于骨髓血脉中的奴性与文明洼地的土著思想。而无论是西式婚礼,还是西式葬礼,都是朴实无华而动人心扉的,甚至一些大科学家、大人物的墓地,也不过简简单单的墓碑加上几行墓志铭,甚至还有落叶覆盖其上,但这不妨碍他们的伟大,也不会减少人们对他们的缅怀。如《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中钢铁侠的葬礼一般,花环、悼词、西装静默、缅怀致哀,就足够了。在老布什的葬礼上,小布什的讲话甚至还不乏幽默,听众也跟着会心一笑,这即便在如今2021年的中国也是不可想象的,相信没有哪个中国人敢在父辈的葬礼上说笑无忌,然而几千年前的庄子却已经有了这种自由意识的觉醒,不知秦皇一统后,中国文化是在进步还是退化呢?逝者如斯,缅怀存于心,这就是人性、自由与务实,这是文艺复兴所带来的伟大进步,是人文主义的经典体现,也是更为高等的文明应有的进化。
1.4.5.简译
老聃死了,秦失去吊唁,哭了三声就出来了。老聃的弟子就问道:“您难道不是老子的朋友吗?”秦失回答:“是朋友。”“那您这样吊唁朋友,说得过去吗?”秦失回答:“是可以的。最初,我以为他是很不错的人,如今看来并不是。刚才我进来吊唁,发现有老人在哭,好像在哭自己孩子般伤心;有年轻人在哭,好像在哭自己父母般伤心。他们都聚集在这里,一定有不想吊唁而吊唁的,一定有不想哀哭而哀哭的。这样做就是逃离天性,而加重人情,忘记了自己的本源真宰,这在上古叫做‘遁天’的刑罚。该来时,老聃应时而降生,该去时,老聃顺天而西去,这叫安于天时而处于顺遂,喜怒哀乐都不能进入身体,上古把这叫天然的解脱。”

43条评论
Amyknide
viagra online sales
Teoknide
order viagra mexico
Judyknide
tadalafil 20mg cheap online
Paulknide
buy genuine viagra online canada
Ugoknide
viagra pills price in south africa
Alanknide
sildenafil cost compare 100 mg
Kiaknide
price for cialis in canada
Yonknide
tadalafil 10 mg tablet
Lisaknide
order cialis canadian pharmacy
Eyeknide
cheap viagra no prescription
Jasonknide
average cost of generic viagra
Denknide
buy cialis from india online
Judyknide
tadalafil us
Wimknide
canadian pharmacy cialis for daily use
Kiaknide
how to order cialis from canada
Teoknide
how much is the viagra pill
Zakknide
cost of viagra in mexico
Ugoknide
female version of viagra
Eyeknide
clomid 100mg buy
Carlknide
zofran drug
Alanknide
zanaflex pills
Yonknide
plaquenil 400mg
Teoknide
synthroid 10 mcg
Zakknide
buy clomid 50mg online without prescription
Ashknide
where to buy modafinil in usa
Paulknide
paxil canada pharmacy
Booknide
zofran generic cost
Alanknide
zestoretic 5 mg
Judyknide
trazodone online india
Tedknide
levaquin 250mg
Wimknide
trazodone 100
Ashknide
buy elimite online
Markknide
lisinopril coupon
Lisaknide
phenergan 10mg south africa
Eyeknide
ampicillin on line cheap quick shipment
Tedknide
buspar 90 mg daily
Jasonknide
synthroid thyroid
Eyeknide
cialis 5 mg discount
Yonknide
clonidime
Wimknide
bactrim ds septra ds
Markknide
clomid 50mg capsules
Tsggkh
lyrica pills – lyrica 75mg cost lyrica for sale
Zakknide
finasteride 1mg coup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