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五言排律全集·中
目录
目录
杜甫五言排律(五排)全集·上
本文为yourgame根据(唐)杜甫撰;(清)仇兆鳌注. 杜诗详注 上M. 北京:中华书局,
2015.01.一书原文内容选取而成的杜甫五言排律(五排)的合集的电子版,部分标点符号较原书有所修改,部分生僻字有添加注音,同时,对部分文句出处有所注释。
选自《杜诗详注》
蓝色表示上句第四字应平而仄,为大拗,且下句有所补救;
绿色表示本句第三字用平声去补救上句的大拗手法。
棕色为三仄尾;
紫色为三平尾;
红色为出律且无救;
加粗表示该字未收录入《平水韵》的韵脚;
斜体表示该字在《平水韵》中为借用相邻韵部。
第九部分(选自原书卷之九)
9.1.建都十二韵
赵次公注:此诗上元元年九月后作也。朱注:诗云“穷冬客剑阁,随事有田园”,其为成都草堂作甚明。鲍钦止编在宝应元年冬,是年虽复建南都,时公往来梓州,未尝定居,安得有田园之句?赵注得之。 《通鉴》:至德二载,以蜀郡为南京,凤翔为西京,西京为中京。上元元年九月,改置南都于荆州,以荆州为江陵府。二年九月罢凤翔西都及江陵南都之号,宝应元年建卯月复建。《唐书》:上元初,以吕谨为荆州刺史。谨请以荆州置南都,帝从之。于是荆州号江陵府,以谨为尹。苍生未苏息日,胡马半乾坤曰。议在云台上,谁扶黄屋尊四?从时事说起,慨朝议之失计。
苍生未苏息,1胡马半乾坤。2议在云台上,3谁扶黄屋尊。4
从时事说起,慨朝议之失计。
〔一〕 王右军《与谢安书》:“小得苏息,备安其业。”
〔二〕 《东都赋》:“俯仰乎乾坤。”
〔三〕 《东观汉记》:桓谭拜议郎,诏令议云台。江淹《狱中书》:“高议云台之上。”
〔四〕 《汉书注》:黄屋,天子之车。
〔二〕 《东都赋》:“俯仰乎乾坤。”
〔三〕 《东观汉记》:桓谭拜议郎,诏令议云台。江淹《狱中书》:“高议云台之上。”
〔四〕 《汉书注》:黄屋,天子之车。
建都分魏阙,1下去声韶辟荆门。2恐失东人望,3其如西极存。
时危当雪耻,4计大岂轻论平声。5虽倚三阶正,6终愁万国翻。7
时危当雪耻,4计大岂轻论平声。5虽倚三阶正,6终愁万国翻。7
此论建都兴废,而陈时势之缓急。 言分置宫殿,新辟都会,虽欲慰东人之望,其如西极严然存,不当建彼而废此也。且此时不急图雪耻,而轻论建都,恐治乱尚未可定耳。 东人,指吕諲建都之议,西极,指上皇幸蜀之地。
〔一〕 班固《东都赋》:“建都河洛。”《周礼》:“悬治象之法于象魏。”注:“象魏,宫门双阙。”《南史何胤传》:阙,谓之象魏。象者,法也。魏者,当涂而高大也。
〔二〕 《袁绍传》:下诏之日。《唐书》:荆州有荆门县,以荆门山名。《寰宇记》:荆门之地,乃荆襄要津。
〔三〕 《诗》:“东人之子,职劳不来。”东人,指荆门以东言。朱穆奏记:“纪纲少弛,颇失人望。”
〔四〕 《史记》:秦穆公谓三将曰:“子其悉雪耻。”
〔五〕 《后汉冯异传》:季文诚能亟定大计。
〔六〕 《东方朔传》:“愿陈泰阶六符。”注,“泰阶,天之三阶也。上阶为天子,中阶为诸侯公卿大夫,下阶为士庶人。三阶平等,是为太平。”
〔七〕 《易》:“先王以建万国。”
〔二〕 《袁绍传》:下诏之日。《唐书》:荆州有荆门县,以荆门山名。《寰宇记》:荆门之地,乃荆襄要津。
〔三〕 《诗》:“东人之子,职劳不来。”东人,指荆门以东言。朱穆奏记:“纪纲少弛,颇失人望。”
〔四〕 《史记》:秦穆公谓三将曰:“子其悉雪耻。”
〔五〕 《后汉冯异传》:季文诚能亟定大计。
〔六〕 《东方朔传》:“愿陈泰阶六符。”注,“泰阶,天之三阶也。上阶为天子,中阶为诸侯公卿大夫,下阶为士庶人。三阶平等,是为太平。”
〔七〕 《易》:“先王以建万国。”
牵裾恨不死,1漏网荷殊恩。2永负汉庭哭,3遥怜湘水魂。4
穷冬客江剑一云剑外,随事有田园。5风断青蒲节,6霜埋翠竹根。7
穷冬客江剑一云剑外,随事有田园。5风断青蒲节,6霜埋翠竹根。7
此伤削迹流离,不得参预朝事。牵据,为救房琯。漏网,谓谪司功。汉庭、湘水,欲效贾、屈而未能。虽有客舍田园,而对此风蒲、霜竹,不免衰老摧残矣。钱笺:公之移官,以疏救房琯,而琯之得罪,以建议分镇也,故牵连及之。申涵光曰:人亦有一时感激,事过辄悔者。公以不死为恨,真谏臣也。
①《魏志》:文帝欲徒十万户实河南,辛毗谏,帝不答,起入内,毗随而引其裾。②《汉刑法志》:“网漏吞舟之鱼。”袁绍书:“殊恩厚德,臣既叨之。”③《贾谊传》:“可为痛哭者一。”④屈原见谗,沉于湘水。⑤王褒诗:“生年随事阑。”《杜臆》:随事,犹云随便有之。《归去来辞》:“田园将芜。”⑥庾信诗:“蒲低犹抱节。”⑦梁昭明太子《扇赋》:“折翠竹之枝。”
衣冠空穰穰石蒋切,1关辅久一作远昏昏。2愿枉一作惟驻,一作愿驻。赵云作驻,非长安日,3光辉郭作晖照北原。4
此讽当时君相之谋国者。衣冠二句,概刺朝臣,应上议在云台二句。愿枉二句,隐讽肃宗,应上苍生未苏二句。朱注:衣冠虽多,未救关辅之难。今中原沦陷,天子当回阳光以照之,奈何汲汲建都之举耶?此诗首尾各四句,中二段各八句。
①《史记货殖传》:“天下穰穰,皆为利往。”②关中三辅,谓扶风、冯翊、京兆。江淹诗:“饬骖去关辅。”阴铿诗:“昏昏陇日沉。”昏昏,言日,故下接以长安日。③《世说》:晋明帝数岁,元帝问日与长安孰远?答曰:“日远。”明日重问之,答曰:“日近。”④曹植《登台赋》:“齐日月之光辉。”庾肩吾诗:“驻日逐戈锋。”按:梦弼云:北原,河北之地,时史思明据东京及河北怀卫等州是也。《钱笺》引《西都赋》“北朓五原”及庾信诗“北原风雨散”、岑参诗“五陵北原上”,于诗意不合。
当时房琯分建之策与吕諲建都之请,前后事势回不相同。初安史首乱时,陷中原,破两京,剪宗室,逼乘舆,唐室孤危极矣,故分建子弟之议,足使贼子胆寒。其后,长安既复,兵势复张,惟河北未平,故须专意北向,以除祸本。若建都荆门,虚张国势,迂疏甚矣。且东南本无事,而劳民动众,恐度生意外之虞,此作诗本意也。《钱笺》附会两事,致诗意反晦,今辩正之。
卷十
10.1.赠虞十五司马
鹤注:梁氏编在大历三年,时公年是五十七岁矣。当如《暮归》诗“年过半百不称意”,不应云“百年嗟已半。”当是上元宝应间在成都作,故云:“沙岸风吹叶,云江月上轩。”若在公安,则公未尝舍舟,不应有此语也。
远师虞秘监,1今喜识玄孙。形像丹青逼,家声器宇存。
凄凉怜笔势,2浩荡问词源。3爽气金天豁,4清谈玉露繁。5
伫鸣南岳凤,6欲化北溟鲲。7
凄凉怜笔势,2浩荡问词源。3爽气金天豁,4清谈玉露繁。5
伫鸣南岳凤,6欲化北溟鲲。7
上叙虞氏渊源。卢注:师秘监,师其书法也。公九龄作大字,平日能书可知。形象逼丹青,以孙比祖。家声存器宇,自祖及孙也。笔势、词源,追怀秘监。爽气以下,称美司马。金天、玉露,借秋景为喻。南凤、北鲲,言能变化飞腾。
①《唐书》:虞世南,余姚人。太宗践阼,迁太子右庶子。固辞,改为秘书监,封永兴县子。世南殁,太宗敕图其像于凌烟阁。《唐书》:时称世南五绝,四曰文词,五曰书翰。②王僧虔《论书》:“崔瑗笔势甚快,而结字小疏。”③浩荡,旷远也。《隋文学传》:“笔有余力,词无竭源。”④张衡《思玄赋》:“顾金天而叹息兮。”⑤周祗箴:“清谈辍响。”江淹赋:“玉露暖天。”董仲舒有《繁露篇》。⑥刘桢诗:“凤凰集南岳,徘徊孤竹根。”⑦《庄子》:北海有鱼,名曰鲲,化为大鹏。
交态知浮俗,儒流不异门。1
过平声逢联客位,2日夜倒芳尊。3
沙岸风吹叶,4云江月上上声。一作在轩。5百年嗟已半,四座敢辞喧。6
书籍终相与,青山隔故园。7
过平声逢联客位,2日夜倒芳尊。3
沙岸风吹叶,4云江月上上声。一作在轩。5百年嗟已半,四座敢辞喧。6
书籍终相与,青山隔故园。7
下叙彼此交情。儒门不异,虞杜皆旧家。“过逢连客位”,虞为主人也。岸风、江月,乃成都晚景。“四座敢辞喧”,同饮兴豪也。赠书于故园,言两人相期北归。或特过,或偶逢,皆与诸客连位而饮,正见司马好客,与俗交有别。《杜臆》谓虞杜作客而饮他人者,非是。此章两段,各十句。
①《前汉艺文志》:“儒家者流。”颜延之诗:“家崇儒门。”②沈约诗:“客位紫苔生。”③《晋史论》:“刘、毕芳樽之交。”④鲍照诗:“野旷沙岸静。”⑤《别赋》:“月上轩而飞光。”⑥古乐府:“四座乐且康。”⑦《魏志》:蔡邕闻王粲在门,倒屣迎之。谓座客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
卷十一
11.1.奉和严中丞西城晚眺十韵
和去声。
鹤注:史谓上元二年建丑月,以武为成都尹。而此诗作于宝应元年之春。
汲黯匡君切,1廉颇出将去声频。2直词才不世,3雄略动一作用如神。4
政简移风速,5诗清立意新。6
政简移风速,5诗清立意新。6
从中丞叙起。汲黯匡君,严昔为谏官。廉颇出将,今再为节度。直词,故能匡君。雄略,故堪出将。节镇本系府尹,故其政简。武将而具文才,故其诗清。
①《汉书》:汉黯,字长孺。武帝召为大中大夫,数切谏。②《史记》:廉颇者,赵之良将也。伐齐,大破之,取晋阳。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③《汉书杜周传》:朱傅,忠信勇猛,材略不世出。④孙权曰:“公瑾雄略过人。”⑤《史记》:太公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汉王章传赞》:韩廷寿厉善,所居移风。⑥《吕氏童蒙训》:“诗清立意新”,此是作诗用力处,盖不可循习陈言,只规摹旧作也。《南史》:徐陵多变旧体,有新意。
层城临暇一作媚景,绝域望馀春。
旂尾蛟龙会,1楼头燕雀驯。地平江动蜀,2天阔树浮秦。
旂尾蛟龙会,1楼头燕雀驯。地平江动蜀,2天阔树浮秦。
此西城晚眺。暇景余春,城西晚景。旗尾楼头,城上近景。地平天阔,城外远景。《杜臆》:地平天阔一联,乃诗家著神处。【黄生注】动字,写汹涌之状。浮字,写缥缈之意。蛟龙、燕雀,虚实借对,与《早朝》诗龙蛇、燕省相同。
①《尔雅》:“有铃曰旅。”注:“悬铃于竿头,画蛟龙于旒。”②《书》:“地平天成。”
帝念深分阃,1军须远去声算缗。2花罗封蛱蝶,瑞锦送麒麟。3
辞第输高义,4观图忆古人。5征南多兴去声绪,6事业暗相亲。
辞第输高义,4观图忆古人。5征南多兴去声绪,6事业暗相亲。
此叙主眷而望立功也。分阃二句,见朝廷所倚。封罗二句,见恩赐特隆。辞第,言不须身家。观图,言留心边事。征南事业,欲其安攘以报国。此章前二段各六句,末段八句收。
①《书》:“帝其念哉。”《前汉冯唐传》:古者命将,跪而推毂曰:“阃以外,将军制之。”②《通鉴》:石虎制:征士五人,出车一乘、牛二头、米十五斛、绢十疋,民至鬻子以供军须。《汉书》:元狩四年,初算缗钱。李斐曰:缗,丝也。以贯钱,一贯千钱,出税二十。【远注】远算缗,谓不事科敛也。③蛱蝶、麒麟,罗锦所绣者,承上帝念来,故知为所赐之物。旧注谓严公以此入贡,非也。《宋书》:王方庆迁广州都督,议者谓治广未有如方庆者,号第一,诏赐瑞锦杂彩,以著善政。《唐书》:代宗诏曰:“所织盘龙、对凤、麒麟、狮子等锦绮,并宜禁。”④《霍去病传》:上为治第,令视之。对曰:“匈奴未灭,何以家为。”⑤晋裴秀《禹贡九州地域图序》:文皇帝乃命有司,撰吴蜀地图。蜀土既定,六军所经地域远近,山川险易,征路迂直,校验图记,罔有或差。此所谓忆古人也。【朱注】公有《同严公咏蜀道画图》诗,又《八哀》诗云:“堂上指画图。”所谓“观图忆古人”者,盖实事也。旧引云台画图事,不切。【吴注】《张延寿传》:千秋口对兵事,画地成图。③杜征南,系公始祖,故用以赠严。
胡应麟曰:杜诗用事,门目甚多,姑举人名一类。如“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正用者也。“聪明过管辂,尺牍倒陈遵”,反用者也。“谢氏登山屐,陶公漉酒巾”,明用者也。“伏柱闻周史,乘搓似汉臣”,暗用者也。“举天悲富骆,近代惜卢王”,并用者也。“高岭殊缓步,沈鲍得同行”,单用者也。“汲黯匡君切,廉颇出将频”,分用者也。“共传收度信,不比得陈琳”,串用者也。至“对棋陪谢传,把剑觅徐君”,“侍臣双宋玉,战策两穰苴”,“飘零神女雨,断续楚王风”,“晋室丹阳尹,公孙白帝城”,锻炼精奇,含蓄深远,迥出前代矣。
11.2.奉送严公入朝十韵
朝音潮。
【鹤注】此宝应元年夏在成都作。
鼎湖瞻望远,1象阙宪章新。2四海犹多难去声,中原忆旧臣。3
此叙严公人朝之由。鼎湖,肃宗晏驾。象阙,代宗即位。多难,朝义未平。忆旧臣,言诏书特召,而中原共忆也。
①《前汉郊祀志》: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龙有垂胡须下迎,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黄图》:鼎湖宫,在湖城县界。晋灼曰:在蓝田。二圣山陵,召武为桥道使,故云鼎湖。《诗》:“瞻望弗及。”②《南史何胤传》:阙谓之象魏。象者,法也。魏者,当涂而高大也。陆倕《石阙铭》:“象阙之制,其来已远。”《记》:“宪章文武。”③谢灵运诗:“中原昔丧乱。”《后汉孔融传》:“圣上哀矜旧臣。”
与时安反侧,1自昔有经纶。2感激张天步,3从音聪容静塞尘。
南图回羽翮,4北极捧星辰。5漏鼓还思昼,宫莺罢啭春。6
南图回羽翮,4北极捧星辰。5漏鼓还思昼,宫莺罢啭春。6
此记平日之功,及归朝之事。经纶能安反侧,指灵武扈从时。张天步,谓复京。静塞尘,谓镇蜀。回羽翮,自蜀而还。捧星辰,旧京在望。漏鼓思昼,侍朝之久。宫莺罢啭,夏时人觐。
①《光武纪》:“令反侧子自安。”②《易》:“君子以经纶。”③刘琨诗:“邓生何感激,千里来相求。”《诗》:“天步艰难。”④《庄子》:“夫鹏九万里而图南。”⑤北极句,用《论语》北辰星拱意。⑥沈佺期诗:“宫莺啭不疏。”
空留玉帐术,1愁杀锦城人。阁道通丹地,2江潭隐白蘋。3
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公若登台辅,4临危莫爱身。
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公若登台辅,4临危莫爱身。
结出送别情绪。兵威尚在,留玉帐也。都尹远去,愁蜀人矣。丹地,严将赴朝。江潭,公尚在蜀。此生二句,见江潭不堪久居。台辅二句,见丹地宜思报称。数句宾主兼收。此章四句起,下二段各八句。
①《抱朴子外篇》:兵在太乙玉帐之中,不可攻也。《唐艺文志》兵家有《玉帐经》一卷。张淏《云谷杂记》:按颜之推《观我生赋》:“守金城之汤池,转绛宫之玉帐。”又袁卓《遁甲专征赋》:“或倚直使之游宫,或居贵神之玉帐。”盖玉帐乃兵家厌胜之方位,主将于其方置军帐,坚不可犯,如玉帐然。其法出黄帝遁甲,玉帐以月建前三位取之。如月建寅,则已为玉帐也。李太白《司马将军歌》:“身居玉帐临河魁。”戌为河魁,则玉帐在戌也。②张正见《艳歌》:“执乾趋丹地。”《汉官仪》:省中皆胡粉涂壁,以丹涂地,谓之丹墀。③谢脁诗:“江潭复为客。”④《后汉张奋传》:累世台辅。
卢世㴶曰:此诗十韵,气象规模,与题雅称。末复嘱之曰:”公若登台辅,临危莫爱身。”法言忠告,今人肃然。夫奉送府主,谁敢作此语,亦谁肯作此语,子美真古人也。
11.3.送严侍郎到绵州同登杜使君江楼宴
使去声,题后注:得心字。
黄鹤曰:严武时赴召,未为黄门侍郎。其再以黄门侍郎尹成都,又薨于官,此云严侍郎,似误。或后来所题也。【朱注】据《通鉴》:宝应元年六月王戌,以兵部侍郎严武为西川节度使。今据公诗,盖以侍郎召也。又《新书》于封郑国公时,云迁黄门侍郎。《旧书》于罢兼御史大夫时,云改兼吏部侍郎,寻迁黄门侍郎。皆不云为兵部。与《通鉴》不合。【钱笺】《方舆胜览》:楼枕绵州城之东隅,上有唐时《江亭记》,观杜诗,则古之江流在南山下。梦弼曰:武赴召时,送之于巴西。黄生曰:从水路至绵州,故云重船。其《奉济驿重送》,则舍舟登陆,故分手于此。
野兴去声每难尽,1江楼延赏心。2归朝音潮送使去声节,落景影同惜登临。3
首段叙题。上二江楼宴,下二送严公。
①杜审言诗:“野兴城中发。”②延赏心,谓引人心赏。谢灵运侍:”赏心不可忘。”③谢脁诗:“落景皎晚阴。”
稍稍烟集渚,微微风动襟。重船依浅濑,轻鸟度曾同层阴。
槛峻背音悖幽谷,1窗虚交茂林。灯光一作花散一作彻远近,月彩静高深。2
槛峻背音悖幽谷,1窗虚交茂林。灯光一作花散一作彻远近,月彩静高深。2
此记登临晚景。烟集楼外、风动楼中、船依楼下、鸟度楼上,四句,薄暮之景。谷遮槛后、林壅窗前、日暝灯起、更深月出,四句,初夜之景。【生注】“灯光散远近”,与“城拥朝来客”,见幕府驻节,倾城奔奉之状。
①《诗》:“出自幽谷。”②《汉书》:古文《月彩篇》,三日为胐。师古注:“月彩,说月之光彩,其书则亡。”
城拥朝来客,天横醉后参。1穷途衰谢意,苦调去声短长吟。2
此会共能几,诸孙贤至今。不劳朱户闭,自待白河沈。3
此会共能几,诸孙贤至今。不劳朱户闭,自待白河沈。3
此述宴时情事。客指严公,骑从多,故见其拥。参星在蜀,江楼高,故见其横。穷途二句,自叹流落。此会二句,称美杜君。未言宴毕而天将曙矣。篇中叙次,自暮至晓,历历分明。此格亦同上章。
①《春秋元命苞》:“参伐流为益州。”古乐府:“月没参横,北斗阑干。”《史淳于髡传》:“饮可八斗,而醉二参。”②乐府有《长歌行》、《短歌行》。【远注】杜使君,于公为孙行。朱户闭,暗用闭门投辖事。③白河,天河也。
11.5.送梓州李使君之任
使去声。
原注:故陈拾遗,射洪人也。篇末有云。
原注:故陈拾遗,射洪人也。篇末有云。
【鹤注】李梓州赴任,在宝应元年之夏,故诗云:“火云挥汗日,出驿醒心泉。”尔时公在绵州也。广德元年,有《陪李梓州泛江》、《陪李梓州使君登惠义寺》诗,乃次年事。《唐书》:梓州梓潼郡,属剑南道。乾元后,蜀分东、西川,梓州恒为东川节度使治所。按:梓州,今四川潼川州是也,地在绵州之南。
籍甚黄丞相去声,1能名自颍川。近看平声除刺史,2还喜得吾贤。
首以循良望使君。
①《陆贾传》:“声名籍甚。”孟康注:“狼籍之甚。”古乐府《雁门太守行》:“夙夜勤劳,治有能名。”《汉书》:黄霸拜颖川太守,咸称神明,后征入为丞相。②《汉景帝纪》注:凡言除者,除旧官、拜新官也。
五马何时到,1双鱼会早传。2老思筇竹杖一云杖拄,3冬要锦衾眠。4
此想别后交情。
①古《陌上罗敷行》:“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踌。②古乐府:“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③《蜀都赋》:“筇杖传节于大夏之邑。”顾凯之《竹谱》:“筇竹,高节实中,状若人,剖为杖,出南广邛都悬。”《竹记》云:“邛州多生竹,俗谓之扶老竹。以杖对眠。”犹《礼》言杖乡、杖国,作活字用,不必改作筇杖拄。④《诗》:“锦衾烂兮。”蜀中有锦,故公及之。古诗:“锦衾遗洛浦,同袍与我违。”
不作临岐恨,1惟听平声举最先。2火云挥汗日,3山驿醒心泉。
此叙送别情景。
①阴铿诗:“背飞伤客念,临岐悯圣情。”②《京房传》:“化行县中,举最当迁。”注:“以课最被举。”③卢思道诗:“火云赫而四举。”《史记》:临淄挥汗如雨。
遇害陈公殒,1于今蜀道怜。君行射洪县,2为去声我一潸然。3
未嘱其留心着旧也。《杜臆》:送人赴梓州,遂想到彼中名贤,真好贤如渴者。为我潸然,造语尤奇。此章四段,各四句。
①王逸《九思》:“愍贞良兮遇害。”《旧唐书》:子昂父在乡,为县令段简所辱。子昂闻之,遽还乡里。简乃因事收系狱中,忧愤而卒。②《唐书》:射洪县,属梓州。《九域志》:在梓州东南六十里。③申涵光曰:陶诗“路若经商山,为我少踌蹰”,此句意所本。《诗》:“潸焉出涕。”
卷十二
12.1.陪章留后侍御宴南楼
题后注:得风字。
【鹤注】宝应元年及广德元年之春,守梓州者乃李使君也。是年之夏,守梓州者乃章侍御也。此当是广德元年夏作。
绝域长夏晚,1兹楼清宴同。2朝音潮廷烧栈北,3鼓角漏旧作满,《正异》及《英华》皆作漏天东。4
此登楼而有感世乱。朝廷在烧栈之北,叹长安未平。鼓角在漏天之东,恐梓州多事。)
①汉武诏:“茂才异等,可为将相使绝域者。”②江总诗:“清宴留神赏。”③《汉书》:张良说高祖烧绝栈道。④《寰宇记》:邛都县漏天,秋夏长雨,僰道有大漏天、小漏天。赵曰:漏天在雅州。鹤曰:广德元年,吐蕃陷陇右诸州,诏焚大散关。是时史朝义已诛,东都无事,鼓角不至于满天,当依旧注作漏天。雅州属西川,而梓州为东川故也。【朱注】《通鉴》上元二年二月,奴刺、党项寇宝鸡,烧大震关。广德元年秋七月,吐蕃入大震关,陷兰、廓、河、鄯、洮、岷、秦、成、渭等州,故有烧栈二句。
屡食将军第一作邸,1仍骑一云骄御史骢。本无丹灶术一作诀,2那免白头翁。
此陪宴而自伤年老。曰屡、曰仍,见宴非一次。将军第,切留后。御史骢,切侍御。
①《左传》:“岂将军食之而有不足。”《梁冀传》:“大将军西第成。”②《南越志》:长沙郡浏阳县有王乔山,山有合丹灶。江淹《别赋》:“守丹灶而不顾,链金鼎而方坚。”
寇盗狂歌外,形骸痛饮中。野云低渡水,檐雨细随风。
此记欢宴情景。寇盗付狂歇之外,乱且莫愁。形骸寄痛饮之中,老可暂忘。二句双挽上文。低云、细雨,此楼前所见之景。
出号江城黑,1题诗蜡炬一作烛红。此身醒复醉,不拟哭途穷。
此记宴毕情事。《杜臆》:一面出令,一面吟诗,有孟德横槊赋诗之风。穷途免哭,身托醉乡也。此章四段,各四句。)
①【朱注】《通鉴》;玄宗诛韦后,逮夜,葛福顺、李仙凫皆至,请号而行。注:凡用兵下营及攻袭,就主帅取号以备缓急相应。
12.2.送陵州路使君之任
使去声,之郭作赴。
【鹤注】此广德元年秋在梓州作。时河北已平,故云“幽燕通使者。”【朱注】《唐书》:陵州仁寿郡,属剑南东道,本隆山郡,天宝元年更名。
王室比荆作此多难去声,1高官皆武臣。2幽燕平声通使去声者,岳牧用词人。3
从时事叙起。时平复用词人,故路君得膺此任。
①孔融《喻邳原书》:“王室多难。”②【朱注】按史,是时诸州久屯军旅,多以武将兼领刺史,法度废弛,人甚弊之。故有“高官皆武臣”之叹。《说苑》:高官大位。唐山夫人歌:诏抚成师,武臣承德。③唐虞时有四岳十二牧。
国待贤良急,1君当拔擢新。2佩刀成气象,3行盖出风尘。
战伐乾坤破,疮痍府库贫。众寮宜洁白,万役但一作万物役平均。4
战伐乾坤破,疮痍府库贫。众寮宜洁白,万役但一作万物役平均。4
此勉使君初政,吕虔佩刀,刺史之事。皂盖行县,太守之职。路殆郡守,故两用之。乱后民贫,当洁身以率属,平役以爱民。
①《公孙弘传》:上方兴功业,屡举贤良。②《陆云传》:不以驽闇,特蒙拔擢。③《晋书》:吕虔为刺史,有佩刀,相者以为必三公可服,虔乃赠别驾王祥曰:“卿有公辅之望,故相与也。”④《穆天子传》:天子答西王母曰:“和治诸夏,万民平均。”
霄汉瞻佳士一作家事,泥涂任此身。秋天正摇落,回首大江滨。1
此述送行之情。霄汉泥涂,彼此悬隔矣,回首江滨,望其见忆也。此章,中段八句,起结各四句。
①王粲诗:“率彼江滨。”
朱鹤龄曰:高适在蜀,《请合东西川疏》云:“嘉陵比为夷獠所陷,今虽小定,疮痍未平。”可证陵州先经寇乱矣,惜二史不载其事。此诗洁己平役,盖以文臣救乱之道告之耳。
12.3.王阆州筵奉酬十一舅惜别之作
【鹤注】此是广德元年九月至阆州作。时吐蕃、党项与仆固怀恩之乱方殷,故有群盗如毛之句。【邵宝注】公母崔氏,十一舅乃是崔氏。《九域志》:阆州西至梓州二百二十里。
万壑树声满,1千崖秋气高。2浮舟一作云出郡郭,3别酒寄江涛。4
此记王阆州筵。《杜臆》:起语笔力雄壮,而别景已觉凄然。陈师道曰:世称杜牧之”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老杜云“千崖秋气高”,才用一句而语益工。
①《世说》:顾恺之曰:“千岩竞秀,万壑争流。”江总诗:“树声非有意。”②梁简文帝诗:“千崖共隐天。”宋玉赋:悲哉秋之为气也,天高而水清。③魏文帝诗:“浮舟横大江。”④吴均诗:“离歌玉弦绝,别酒金卮空。”
良会不复久,1此生何太劳。2穷愁但一作唯有骨,3群盗尚如毛。4
吾舅惜分手,5使去声君寒赠袍。6沙头暮黄鹤一作鹄,失侣亦一作自哀号平声。7
吾舅惜分手,5使去声君寒赠袍。6沙头暮黄鹤一作鹄,失侣亦一作自哀号平声。7
此叙惜别之情。良会二句,伤舅。穷愁二句,自慨。舅有分手之诗,王有寒袍之赠,两感其意也。孤鹤哀号,比别后凄凉之况。【黄生注】起语激厉,结调悲惋,首尾自相称。此章,上四句,下八句。
①《洛神赋》:“悼良会之永绝。”②《庄子》:“大块劳我以生。”《史记》:“形太劳则敝。”③但有骨,犹云贫到骨。《家语》:子路静思不食,以至骨立。④贾谊《新书》:反者如蝟毛而起。⑤谢瞻诗:“分手东城闉。”⑥赠袍是赠己,不是赠舅,若赠舅氏,不烦公代谢矣。《史记》:范睢见须贾,贾曰:“范叔一寒至此!”乃取一绨袍以赐之。⑦孔德绍诗:“华亭失侣鹤。”《长门赋》:“白鹤噭以哀号。”
12.4.与严二郎奉礼别
郎一作归。
【鹤注】此当是广德元年在阆州作。《唐书》:太常寺奉礼郎二人,掌君臣班位,以奉朝会祭祀之礼,详诗语,时严盖入京师赴职。
别君谁暖眼,将老病缠身。出涕同斜日,1临风看去尘。2
此送别之意。谁暖眼,言冷眼者多。斜日,顶老。去尘,顶别。
①《易》:“出涕沱若。”②《楚辞》:“临风兮浩歌。”
商歌还入夜,1巴俗自为邻。尚愧微躯在,遥闻盛礼新。2
山东群盗散,阙下受降音杭频。3诸将去声归应平声尽,题书报旅人。4
山东群盗散,阙下受降音杭频。3诸将去声归应平声尽,题书报旅人。4
此别后情事。商歌巴俗,自伤寥落。遥闻盛礼,喜严为奉礼也。盗息兵归,正献俘告庙、礼官从事之时,故嘱其一报太平。此章上四句,下八句。
①《淮南子》:宁戚饭牛车下,击牛角而疾商歌。此诗正用饭牛夜半语。②刘孝绰启:“参陪盛礼,莫匪国华。”任昉表:“不得临列阙庭,共观盛礼。”③黄鹤曰,是时薛嵩以四州降,田承嗣以魏州降,故云受降频。事在宝应元年冬,广德元年春。《汉书》:武帝使公孙骜筑塞外受降城。④班婕好《捣素赋》:“书既封而重题。”
12.5.赠裴南部
原注:闻袁判官自来,欲有按问。
【鹤注】此广德元年公至阆时所赠。《唐书》:南部县属阆州。
尘满莱芜甑,1堂横单父音甫琴。2人皆知饮水,3公辈不偷金。4
此言裴君以清节受诬。《杜臆》:人皆知管下句,此十字洛也。
①《后汉书》:范丹,字史云,为莱芜长,清贫。人歌曰:“甑中生尘范史云,釜中生鱼范莱芜。”②《吕氏春秋》:子贱为单父宰,弹琴不下堂而治。③《晋书》:邓攸为吴郡守,载米之官,俸禄无所受,饮吴水而已。④《汉书》:直不疑为郎,其同舍有告归者,持同舍郎金去。金主意不疑,不疑买金偿之。后告归者来而归金,金主大惭。
梁狱书应一作因上上声。一作作,1秦台镜欲临。2独醒时所嫉,3群小谤能深。4
即出黄沙在,5何须一作应白发侵。6使去声君传旧德,7已见直绳心。8
即出黄沙在,5何须一作应白发侵。6使去声君传旧德,7已见直绳心。8
此望袁君以直道伸枉也。秦镜独明,故嫉谤得剖,而冤狱可出。使君,指袁判官。此章,上四句,下八句。
①《汉书》:邹阳从梁孝王游,羊胜者谗毁之,下吏,阳从狱中上书,王出之。时裴必有诉理之词也。《西京杂记》:高祖入咸阳宫,周行府库,有方镜,广四尺,高五尺九寸,表里洞明,入直来照之,影则倒见,以手掩心而来,即见肠胃五脏。又女子有邪心,则胆张心动。③《楚辞》:“众人皆醉我独醒。”④《诗》:“愠于群小。”⑤黄沙,狱名。《魏志高柔传》注:《晋诸公赞》曰:柔次子光,少习家业,明练法理,晋武帝世为黄沙御史,与中丞同。骆宾王《在狱书怀》诗:“青陆芳春动,黄沙旅思催。”⑥张载诗:“忧来令发白。”⑦陈琳檄:“旧德名臣,多在载籍。”⑧晋书:李胤迁御史中丞,恭恪直绳,百官惮之。
12.6.江陵望幸
谓江陵人望车驾之临幸也。【朱注】《唐书》:上元初,吕諲建请荆州置南都,于是更号江陵府,以諲为尹,置永平军万人,以遏吴蜀之冲。广德元年冬,乘舆幸陕,以卫伯玉在于略,可当重寄,乃拜江陵尹,充荆南节度观察等使。诗所云“甲兵分圣旨,居守付宗臣”也。时公在巴阆,传闻代宗欲巡幸江陵,故有此作,《封禅文》:“太山梁父,设坛望幸。”
雄都元壮丽,1望幸欻威神。2地利西通蜀,3天文北照秦。4
风烟含越鸟,5舟楫控吴人。6未枉周王驾,7终期汉武巡。8
甲兵分圣旨,9居守付宗臣。10早发云台仗刊作路,11恩波起涸鳞。12
风烟含越鸟,5舟楫控吴人。6未枉周王驾,7终期汉武巡。8
甲兵分圣旨,9居守付宗臣。10早发云台仗刊作路,11恩波起涸鳞。12
首句江陵,次句望幸,中四咏江陵形势,下六写望幸情事。作短章排律,多在首联扼题,此定式也。西蜀、北秦、南越、东吴,江陵四至之地。甲兵分自圣旨,以卫伯玉统兵往镇也。居守付之宗臣,时郭子仪留守西京也。发云台,天子将巡。起涸鳞,穷民待泽。
①《史记》:萧何曰:“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②颜延之诗:“望幸倾五州。”《甘泉赋》:“象泰壹之威神。”《鲁灵光殿赋》:“景福兮帝室之威神。”注:“威神,言尊严也。”③《孟子》:“天时不如地利。”④谢灵运诗:“列宿炳天文。”秦分野占狼弧。狼弧与南极老人星相近,是天星在南,而北照秦野也。⑤谢脁诗:“风烟有鸟路。”古诗:“越鸟巢南枝。”⑥《易》:“舟楫之利,以济不通。”⑦《左传》:子革曰:“昔周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将皆必有车辙马迹⑧《汉书》:武帝南巡,至于盛唐。韦昭曰:“在南郡。”⑨《诗》:“修我甲兵。”《前汉陈汤传》:“承圣旨,倚神灵。”⑩《左传》:“君行则居守。”《史记留侯世家》:“群臣居守。”《汉书萧何传》:“为一代之宗臣。”(11)庾信《哀江南赋》:“非无北阙之心,犹有云台之仗。”(12)丘迟诗:“肃穆恩波被。”涸鳞,本《庄子》涸辙子鲋。骆宾王诗:“涸鳞去辙还游海。”
葛常之曰:近时论诗,皆谓对偶不切则失之粗,太切则失之俗。如江西诗社所作,虑失之俗也。老杜《江陵》诗云“地利西通蜀,天文北照秦”,《秦州》诗云“水落鱼龙夜,山空鸟鼠秋”,“丛篁低地碧,高柳半天青”,《竖子》诗云“柦梨且缀碧,梅杏半传黄”,如此之类,可谓对偶太切矣,又何俗乎。如云“杂蕊红相对,他时锦不如”,“磨灭余篇翰,平生一钓舟”之类,虽对不求太切,而未尝失格律也。学诗者当审此。
卷十三
13.1.伤春五首·其一原注:巴阆僻远,伤春罢,始知春前已收宫阙
天下兵虽满,春光一作青春日自浓。西京疲百战,北阙任群凶。关塞三千里,烟花一万重平声。蒙尘清路旧作露急,御宿且一作有谁供。
殷复前王道,周迁旧国容。蓬莱足云气,应平声合总从龙。
13.2.伤春五首·其二
莺入新年语,花开满故枝。天清一作青风卷幔,草碧水连一作通池。牢落官军远,萧条万事危。鬓毛元自白,泪点向来垂。
不是无兄弟,其如有别离。巴山春色静,北望转逶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