逯钦立《先秦汉魏晉南北朝诗》之全汉诗·上
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之全汉诗·上
该博文内容为简体版的数字化逯钦立先生辑校的《先秦汉魏晉南北朝诗》。由博主yourgame依据逯钦立辑校.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M]. 北京:中华书局, 2006.01.校对。该版为中华书局1983年9月第1次出版、2006年1月北京第5次印刷版本(ISBN号 :7-101-00735-X)。 部分有争议文字,则依据1983年9月北京第1版第1次印刷版本(ISBN号 :7-101-00735-X)和2017年9月北京第1版第1次印刷版本(ISBN:9787101127195)酌情校对。 本篇为全汉诗第一部分,共4卷。
注意: 1.为在浏览器中正常显示本文所有汉字,请读者朋友们在电脑上下载“开心宋体2.1”及扩展包“开心宋体3.0”,并安装该字体(主要是安装KaiXinSongB),该字体能显示cjk-a,b,c,d,e,f,g区所有汉字,还有康熙部首及兼容字等10萬个字符。字体下载网站:“开心宋体”字体下载地址。实在无法打出的汉字,博主会以“yourgame按”的注释方式,予以说明,并附上原文图片。 2.标点符号标准如下: (1)引用某人说的话加双引号,引用书籍原话则不加。但在书籍中又引用其他的文句、人言则加之。 (2)原文对某字某词的注解,则注于该句的句号逗号之内,不加双引号;对某句某段的注解,则注于该句的句号逗号之外,并加双引号。 (3)引号的层级降序关系为:“”、‘’、「」、『』。 (4)书名号与书名号之间不加顿号。 3.汉字简化标准如下: (1)异体、变体字不简化。 A.收录在13版《通用汉字简繁对照表》中,被认定是异体字的: 如畊不简化为耕,歎不简化为叹(正体为嘆),皐、臯不简化为皋,敭、颺不简化为扬(正体为揚)【但颺作姓氏人名时须简化为飏】,絃不简化为弦,貍不简化为狸,驩、懽不简化为欢(正体为歡),併、並不简化为并,詠不简化为咏,綵不简化为彩,巵不简化为卮,牆不简化为墙(正体为墻),羣不简化为群,隣不简化为邻(正体为鄰),闇不简化为暗,嵗不简化为岁(正体为歲),槨不简化为椁,蠏不简化为蟹,彊不简化强,豬不简化为猪,迺不简化为乃,諡不简化为谥(正体为謚),慼不简化为戚,讐不简化为仇,徧不简化为遍,虵不简化为蛇,檝不简化为楫,櫂不简化为棹,絜不简化为洁(正体为潔),齧不简化为啮(正体为嚙),繡不简化为绣(正体为綉),牀不简化为床,澣不简化为浣,敍不简化为叙,淒、悽不简化为凄,況不简化为况,決不简化为决,寃不简化为冤,搆不简化为构(正体为構),撐不简化为撑,鷰不简化为燕,遊不简化为游,姦不简化为奸,掛不简化为挂,廻不简化为回,糺不简化为纠,蹻不简化为跷(正体为磽),鉏不简化为锄,譆不简化为嘻,採不简化为采,牋不简化为笺,翺不简化为翱,棄不简化为弃,犇不简化为奔,脩不简化为修,災不简化为灾,晉不简化为晋,旂不简化为旗,譌不简化为讹(正体为訛),怱不简化为匆,鑑不简化为鉴,啟不简化为启,屍不简化为尸,棲不简化为栖,齎不简化为赍,緜不简化为绵(正体为綿),氾不简化为泛,託不简化为托,跡不简化为迹,洩不简化为泄,䦧不简化为阋(正体为鬩),雝不简化为雍,鬭、闘不简化为斗,恥不简化为耻,鼃不简化为蛙,柰不简化为奈,𨻶不简化为隙,兎不简化为兔,雞不简化为鸡(正体为鷄),潛不简化潜,鴈不简化为雁,鑑不简化为鉴,異不简化为异,巖不简化为岩,霑不简化为沾,弔不简化为吊,勳不简化为勋(正体为勛),齧不简化为啮(正体为嚙),脣不简化为唇,豔不简化为艳(正体为艷),寔不简化为实,睠不简化为眷,淨不简化为净,閒不简化为闲(正体为閑),減不简化为减,疎不简化为疏,蜺不简化为霓,燿不简化为耀,涼不简化为凉,祕不简化为秘,嬾不简化为懒,媮不简化为偷,媿不简化为愧,釐不简化为厘,勑不简化为敕,傑不简化为杰,槀不简化为槁,嶽不简化为岳,甯不简化为宁,効不简化为效,爗不简化为烨(正体为燁),蒐不简化为搜,踰不简化为逾,覩不简化为睹,堦不简化为阶,氊不简化为毡(正体为氈),羶不简化为膻,鉤不简化为钩(正体为鈎),犂不简化为犁,蘂、橤、蕋不简化为蕊,擣不简化为捣(正体为搗),飜不简化为翻,勑不简化为敕,麤不简化为粗,讌不简化为宴,甖不简化为罂(正体为罌),壻不简化为婿,嫋不简化为袅(正体为裊),噉、啗不简化为啖,盪不简化为荡(正体为蕩),裌不简化为夹,婣不简化为姻,昇不简化为升,妬不简化为妒,穽不简化为阱,滛不简化为淫,卻不简化为却,俛不简化为俯,倖不简化为幸,𦍑不简化为羌,峩不简化为峨,尅不简化为克,粧不简化为妆,畧不简化为略,擕、㩗、㩦、攜不简化为携,勦不简化为剿,菴不简化为庵,飱不简化为飧,譟不简化为噪。 B.没有收录在13版《通用汉字简繁对照表》中,但是笔者认为属于异体字的: 如宍不简化为肉,隲不简化为骘(正体为騭),囘不简化为回,㒇不简化为儛,懍不简化为懔,卽不简化为即,𪧦不简化为寨,沈不简化为沉,鸜不简化为鸲等,兗不简化为兖,憜不简化为惰,𢯆不简化为栈,狀不简化为状,葢不简化为盖,𢘍不简化为怫,靁不简化为雷,裵不简化为裴,淥不简化为渌,灑不简化为洒,茲不简化为兹,藥不简化为药(正体为葯),飱、飡不简化为餐,劒不简化为剑(正体为劍),懕不简化为恹(正体为懨),鐫不简化为镌。 (2)某简体字有两种及以上对应繁体字的,酌情简化。 歷简化为历,但曆不简化为历; 衹简化为只,但隻不简化为只; 飢简化为饥,但饑不简化为饥; 匯简化为汇,但彙不简化为汇; 發简化为发,但髮不简化为发; 當简化为当,但噹不简化为当; 團简化为团,但糰不简化为团; 盡简化为尽,但儘不简化为尽; 纖简化为纤,但縴不简化为纤; 壇简化为坛,但罎不简化为坛; 垻简化为坝,但壩不简化为坝; 蘇简化为苏,但囌不简化为苏; 鹵简化为卤,但滷不简化为卤; 彌简化为弥,但瀰不简化为弥; 鍾简化为钟,但鐘不简化为钟; 復简化为复,但複不简化为复; 須简化为须,但鬚不简化为須; 獲简化为获,但穫不简化为获; 惡简化为恶,但噁不简化为恶; 臟简化为脏,但髒不简化为脏; 擺简化为摆,但襬不简化为摆; 簽简化为签,但籤不简化为摆; (3)凡是简化後因可能产生歧义的繁体字不简化。 A.收录在13版《通用汉字简繁对照表》中,简化後可能产生歧义的: 蔔不简化为卜,因有占卜之歧义; 幾不简化为几,因有茶几之歧义; 瞭不简化为了,因有瞭望之歧义; 乾、幹不简化为干,因有干涉、树幹、乾坤之歧义; 纔不简化为才,因有才能之歧义; 萬不简化为萬,因有萬俟之歧义; 韆不简化为千,因有千克之歧义; 豐不简化为丰,因有丰姓之歧义。 雲不简化为云,因有云说之歧义; 僕不简化为仆,因有前仆後继之歧义; 鬥不简化为斗,因有北斗之歧义; 醜不简化为丑,因有子丑之歧义; 術不简化为术,因有白术之歧义。 葉不简化为叶,因有叶韵之歧义。 鼕不简化为冬,因有冬日之歧义。 齣不简化为出,因有出入之歧义。 臺、檯、颱不简化为台,因有天台之歧义; 樸不简化为朴,因有朴树之歧义。 誇不简化为夸,因有夸大之歧义。 劃不简化为划,因有划船之歧义。 籲不简化为吁,因有长吁短叹之歧义。 麯不简化为曲,因有歌曲之歧义。 迴不简化为回,因有回数之歧义。 硃不简化为朱,因有朱姓之歧义。 夥不简化为伙,因有伙食之歧义。 嚮不简化为向,因有向姓之歧义。 後不简化为后,因有皇后之歧义。 閤不简化为合,因有升合之歧义。 衝不简化为冲,因有冲虚之歧义。 摺不简化为折,因有折耗之歧义。 剋不简化为克,因有一克之歧义。 囌不简化为苏,因有苏缓之歧义。 裏不简化为苏,因有里弄之歧义。 睏不简化为困,因有贫困之歧义。 彆不简化为别,因有分别之歧义。 餘不简化为余,因有代词之歧义。 穀不简化为谷,因有山谷之歧义。 係、繫不简化为系,因有派系之歧义。 瀋不简化为沈,因有沈姓之歧义。 錶不简化为表,因有表面之歧义。 範不简化为范,因有范姓之歧义。 闆不简化为板,因有板材之歧义。 鬆不简化为松,因有松子之歧义。 鬱不简化为郁,因有郁姓之歧义; 製不简化为制,因有制定之歧义。 颳不简化为刮,因有搜刮之歧义。 徵不简化为涂,因有征途之歧义; 捨不简化为舍,因有宿舍之歧义; 捲不简化为卷,因有书卷之歧义; 簾不简化为帘,因有酒帘之歧义; 鬍不简化为胡,因有胡人之歧义; 鹹不简化为咸,因有咸都之歧义; 麵不简化为面,因有脸面之歧义; 種不简化为种,因有种姓之歧义。 鞦不简化为秋,因有秋天之歧义。 薑不简化为姜,因有姜姓之歧义; 緻不简化为致,因有大致之歧义; 黨不简化为党,因有党姓之歧义; 藉不简化为借,因有假借之歧义; 準不简化为准,因有准许之歧义; 癥不简化为症,因有症状之歧义; 塗不简化为涂,因有涂姓之歧义; 傢不简化为家,因有家庭之歧义; 據不简化为据,因有拮据之歧义。 纍不简化为累,因有累姓之歧义。 鏇不简化为旋,因有旋转之歧义。 澱不简化为淀,因有白洋淀之歧义。 築不简化为筑,因有击筑之歧义; 禦不简化为御,因有御车马之歧义。 矇、濛、懞不简化为蒙,因有蒙古之歧义。 灕不简化为漓,因有漓江之歧义。 闢不简化为辟,因有复辟之歧义。 衊不简化为蔑,因有蔑视之歧义。 籬不简化为篱,因有笊篱之歧义。 蕓不简化为芸,因有耕芸之歧义。 B.没有收录在13版《通用汉字简繁对照表》中,但是笔者认为简化後可能产生歧义的: 願不简化为愿,因有恭愿之歧义;(古时“愿、願”各有本义。“愿”义为谨慎,“願”义为“大头”——汉典网站) (4)有较大争议的不简化: 於不简化为于; 蚤不简化为早; (5)没有收录在13版《通用汉字简繁对照表》中的,不类推简化: 如絃不简化为𰬈,䜎不简化为𬣿,綵不简化为䌽,糺不简化为𫄙,鼚不简化为𱌊,蹻不简化为𫏋,鵷不简化为鹓,鉏不简化𬬺,譆不简化为𫍻,焭不简化为𦬮,櫽不简化为檃,繡不简化为𰬩,塸不简化为𫭟,鸜不简化为𬸱,鷖不简化为鹥,輠不简化为𰺍,託不简化为讬,餘不简化为馀,誒不简化为诶,颻不简化为飖,颿不简化为𬳳,鮦不简化为鲖,孋不简化为㛤,檿不简化为𰗜。
1.汉诗卷一
1.1.汉高帝刘邦
◇邦,字季,沛豐邑中阳里人,初为泗上亭长。秦二世元年,起兵,称沛公。明年,楚怀王以为砀郡长,封武安侯。以子婴元年西入关,立为汉王,都南郑。以汉五年破项羽,卽皇帝位,都长安。汉十二年卒,年五十三,諡曰高皇帝。
1.1.1.歌诗二首从《汉书·艺文志》
1.1.1.1大风《史记》又名《三侯之章》
▷《汉书》曰:十二年冬,上破布军于会缶。布走,令别将追之。上还,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佐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上击筑自歌曰:
大风起《倭名类聚》作吹,误兮,雲飞扬。
威加海内《书钞》作四海,《初学记》《白帖》同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魏志》引略兮字,守四方。
威加海内《书钞》作四海,《初学记》《白帖》同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魏志》引略兮字,守四方。
◯《汉书·高帝纪》。《史记·高祖纪》。《文选·二十八》。《史记·乐书·三侯之章`下·司马贞索隐》。《书钞·一百六》。《类聚·四十三》。《白帖·十八》。《御览·八、八十七、二百四十一、五百三十九、五百九十一》。《乐府诗集·五十八》。《诗纪·一》。又《魏志·蒋济传》作《高祖歌》引方一韵。《倭名类聚·一》引扬一韵。
1.1.1.2.鸿鹄《乐府诗集》作《楚歌》
▷《汉书》曰:上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汉十二年,上从破布归,疾益甚,愈欲易太子。及宴,置酒,太子侍,四人者从太子,年皆八十有餘,须眉皓白,衣冠甚伟。为寿已毕,趋去,上目送之。召戚夫人指视曰:“我欲易之,四人为之辅。羽翼已成,难动矣。”戚夫人泣涕。上曰:“为我楚舞,吾为若楚歌。”歌曰:
鸿鹄《史记》作鴈,《白帖》同高飞《白帖》飞下有兮字,《潛确类书》同,一举千里。
羽翼《史记》作翮,《书钞》《白帖》《潛确类书》同㠯《史记》作已,《书钞》《白帖》《文选补遗》《广文选》《潛确类书》《诗纪》並同。案:㠯、已古通用就《白帖》作成,又成下有兮字,《潛确类书》同,横绝《真仙通鑑》作截,下同四海。
横绝四海《白帖》海下有兮字,《潛确类书》同,又可《史记》作当可,《书钞》同;《白帖》无此二字,有无字,《潛确类书》同奈何。
虽有《潛确类书》无有字矰《书钞》作累;《乐府》作缯缴《白帖》缴下有兮字,《潛确类书》同,尚《白帖》无此字,《潛确类书》同;《诗纪》作将,云:一作尚安所施。
羽翼《史记》作翮,《书钞》《白帖》《潛确类书》同㠯《史记》作已,《书钞》《白帖》《文选补遗》《广文选》《潛确类书》《诗纪》並同。案:㠯、已古通用就《白帖》作成,又成下有兮字,《潛确类书》同,横绝《真仙通鑑》作截,下同四海。
横绝四海《白帖》海下有兮字,《潛确类书》同,又可《史记》作当可,《书钞》同;《白帖》无此二字,有无字,《潛确类书》同奈何。
虽有《潛确类书》无有字矰《书钞》作累;《乐府》作缯缴《白帖》缴下有兮字,《潛确类书》同,尚《白帖》无此字,《潛确类书》同;《诗纪》作将,云:一作尚安所施。
◯《汉书·张良传》。《史记·留侯世家》。《书钞·一百六》。《白帖·二十九》。《历世真仙体道通鑑·十》。《乐府诗集·八十三》。《文选补遗·三十五》。《广文选·十四》。《诗纪·一》。
◯逯案:《白帖》所引有兮字,更合楚歌体,其所據书,当为《楚汉春秋》。史通曰:“刘氏初兴,书惟陆贾而已。子长述楚汉之事,专據此书。然观迁之所载,往往与旧不同。如郦生之初谒沛公,高祖之长歌《鸿鹄》,非惟文句有别,遂乃事理皆殊云云。”可为确证。
◯逯案:《白帖》所引有兮字,更合楚歌体,其所據书,当为《楚汉春秋》。史通曰:“刘氏初兴,书惟陆贾而已。子长述楚汉之事,专據此书。然观迁之所载,往往与旧不同。如郦生之初谒沛公,高祖之长歌《鸿鹄》,非惟文句有别,遂乃事理皆殊云云。”可为确证。
1.2.楚霸王项羽
◇羽名籍,一字子羽,下相人,楚将项燕孙。秦二世元年,从季父梁起兵,为裨将。二年,楚怀王以为次将,封鲁公。三年,拜上将军。汉元年,自立为西楚霸王,都彭城。五年,兵败,走乌江,自刎死,年三十一。
1.2.1.歌
▷《汉书》曰:高祖围项羽垓下,是夜闻汉军皆楚歌,惊曰:“汉已得楚乎?”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从之;骏马名骓,常骑之。乃悲歌慷慨,自为歌曰: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汉书·项羽传》。《史记·项羽本纪》。《御览·八十七、五百七十》。《乐府诗集·五十八》作《力拔山操》。《文选补遗·三十五》作《垓下帐中歌》。《诗纪·二》作《垓下歌》。
◯逯案:《文选补遗》与《诗纪》标题各異,然皆涉杜撰,今从《汉书》只曰《歌》。《乐府诗集》引《琴集》云:《力拔山操》,项羽所作也,则此《歌》曰《操》,亦後起之名。
◯逯案:《文选补遗》与《诗纪》标题各異,然皆涉杜撰,今从《汉书》只曰《歌》。《乐府诗集》引《琴集》云:《力拔山操》,项羽所作也,则此《歌》曰《操》,亦後起之名。
1.3.美人虞
◇虞,项王幸姬。《括地志》云:虞姬墓在濠州定远县东六十里。
1.3.1.和项王歌
▷《史记》曰:项王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於是项王乃悲歌忼慨,自为诗。歌数阕,美人和之:
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乐生。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乐生。
◯《史记·项羽本纪·正义》引《楚汉春秋》。《诗纪·二》。
◯逯案:四方,《诗纪》作四面;何乐,《诗纪》作何聊。今據《正义》改正。
◯逯案:四方,《诗纪》作四面;何乐,《诗纪》作何聊。今據《正义》改正。
1.4.四皓
◇四皓者,甪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东园公,皆河内之枳人,秦世隐商山。
1.4.1.歌
▷崔琦《四皓颂》曰:昔南山四皓者,盖甪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东园公是也。秦之博士,遭世闇昧,道灭德消,坑黜儒術,《诗》《书》是焚。於是四公退而作歌,曰:
莫莫高山,《寰宇记》作“英英白雲”;《御览》或作“英英高山”;《乐府》作“漠漠商洛”,《文选补遗》、《广文选》同;《草堂诗笺》作“漠漠高山”;《诗纪》云:一作“漠漠商洛”。深谷逶迤《书钞》作威夷,《乐府》《文选补遗》同;《草堂诗笺》或作逶逦;《御览》或误作灭哉。
晔晔紫芝,可㠯疗饥。
唐虞《文选补遗》作皇农世《御览》或作时,《寰宇记》同;《乐府》作邈,《文选补遗》《广文选》同远,吾《乐府》作余将何《乐府》作安,《文选补遗》《苕溪丛话》《广文选》同;《诗纪》云:一作安归?
驷《事类赋》作四马高盖《草堂诗笺》或作车,其忧甚大。
富贵之《御览》或无之字,《事类赋》同;《寰宇记》作而,《乐府》《文选补遗》同畏《寰宇记》作屈人兮《高士传》无兮字,《寰宇记》《乐府》《文选补遗》《苕溪丛话》《草堂诗笺·八·注》並同,不若《高士传》作如,《御览》《寰宇记》《乐府》《文选补遗》《事类赋》《苕溪丛话》並同贫贱之肆志。《乐府》作而轻世,《文选补遗》同;《广文选》作之轻世;《诗纪》云:一作“富贵而畏人,不如贫贱而轻世。”
晔晔紫芝,可㠯疗饥。
唐虞《文选补遗》作皇农世《御览》或作时,《寰宇记》同;《乐府》作邈,《文选补遗》《广文选》同远,吾《乐府》作余将何《乐府》作安,《文选补遗》《苕溪丛话》《广文选》同;《诗纪》云:一作安归?
驷《事类赋》作四马高盖《草堂诗笺》或作车,其忧甚大。
富贵之《御览》或无之字,《事类赋》同;《寰宇记》作而,《乐府》《文选补遗》同畏《寰宇记》作屈人兮《高士传》无兮字,《寰宇记》《乐府》《文选补遗》《苕溪丛话》《草堂诗笺·八·注》並同,不若《高士传》作如,《御览》《寰宇记》《乐府》《文选补遗》《事类赋》《苕溪丛话》並同贫贱之肆志。《乐府》作而轻世,《文选补遗》同;《广文选》作之轻世;《诗纪》云:一作“富贵而畏人,不如贫贱而轻世。”
◯《御览·五百七十三》引崔琦《四皓颂》。《乐府诗集·五十八》误作崔鸿《四皓歌》。《御览·五百七》引《高士传》。《寰宇记·一百四十》引《高士传》。《御览·一百六十八》引皇甫谧《帝王世纪》。《文选补遗·三十五》作《采芝歌》。《事类赋·歌赋》。《苕溪渔隐丛话·後集·一》。《文章正宗·二十九》作《紫芝歌》。《草堂诗笺·八注、十一注》。《广文选·十四》作《采芝歌》。《诗纪·二》作《紫芝歌》,注:一作《四皓歌》。又《书钞·一百六·崔琦四皓颂》引夷、饥、归三韵。
1.4.2.採芝操《诗纪》云:一作《紫芝歌》
▷《乐府诗集》曰:《琴集》曰:《採芝操》,四皓所作也。《古今乐录》曰:南山四皓隐居,高祖聘之,四皓不甘,仰天歎而作歌。案:《汉书》曰:四皓皆八十餘,鬚眉皓白,故谓之“四皓”,卽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甪里先生也。崔鸿曰:四皓为秦博士,遭世暗昧,坑黜儒術,於是退而作此歌,亦谓之《四皓歌》。二说不同,未知孰是。
▷逯案:《琴集》此《操》,与前篇实为一作,特删取稍異耳。《诗纪》从《乐府诗集》,此在前,今改附於後。
▷逯案:《琴集》此《操》,与前篇实为一作,特删取稍異耳。《诗纪》从《乐府诗集》,此在前,今改附於後。
皓天嗟嗟,深谷逶迤。
树木莫莫,高山崔嵬。
巖居穴处,以为幄茵。
晔晔紫芝,可以疗饑。
唐虞往矣,吾当安归。
树木莫莫,高山崔嵬。
巖居穴处,以为幄茵。
晔晔紫芝,可以疗饑。
唐虞往矣,吾当安归。
◯《乐府诗集·五十八》引《琴集》。《广文选·十四》。《诗纪·二》。
1.5.戚夫人
◇夫人,高帝姬,定陶人,生赵隐王如意。如意高帝所爱,幾於立为太子。惠帝元年,吕后害之。
1.5.1.舂歌《诗纪》云:一作《永巷歌》
▷《汉书》曰:吕后为皇太后,乃令永巷囚戚夫人。髠,钳衣,赭衣,令舂。戚夫人舂且歌曰:“云云。”太后闻之,大怒,召赵王杀之。遂断夫人手足,去眼薰耳,饮瘖,使居鞠域中,名曰人彘。
子为王,母为虏。
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
相离三千里,当《诗纪》作将谁使《御览》或作使谁告女。
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
相离三千里,当《诗纪》作将谁使《御览》或作使谁告女。
◯《汉书·外戚传》。《御览·百三十六、百四十四、五百七十》。《乐府诗集·八十四》。《诗纪·二》。
1.6.赵王刘友
◇友,高帝子,十一年立为淮阳王。赵隐王如意死,孝惠元年,徙友王赵。凡立十年,高后三年幽死。
1.6.1.歌《诗纪》作《幽歌》
▷《汉书》曰:孝惠时,友以诸吕女为后,不爱,爱它姬。诸吕女谗之於太后,太后怒,召赵王置邸,令卫围守之。赵王饿,乃作歌,遂幽死,以民礼葬之长安。
诸吕用事兮,刘氏微《史记》作危,《御览》同。
迫胁王侯兮,彊授我妃。
我妃既妬兮,诬我以恶。
谗女乱国兮,上曾不寤。
我无忠臣《史记》作良兮,何故棄国。
自快《史记》作決,《诗纪》同中野兮,苍天与《史记》作举直。
于嗟不可悔兮,宁早《史记》作蚤自贼《史记》作财。
为王《史记》王下有而字饿死兮,谁者怜之。
吕氏绝理兮,託天报仇。
迫胁王侯兮,彊授我妃。
我妃既妬兮,诬我以恶。
谗女乱国兮,上曾不寤。
我无忠臣《史记》作良兮,何故棄国。
自快《史记》作決,《诗纪》同中野兮,苍天与《史记》作举直。
于嗟不可悔兮,宁早《史记》作蚤自贼《史记》作财。
为王《史记》王下有而字饿死兮,谁者怜之。
吕氏绝理兮,託天报仇。
◯《汉书·高五王传赵王传》。《史记·吕后本纪》。《乐府诗集·八十四》。《诗纪·一》。又《御览·百五十一》引危、妃、恶、寤四韵。
1.7.城阳王刘章
◇章,齐悼惠王肥之子,高帝之孙。高后称制,封为朱虚侯。高后崩,以平诸吕迎立文帝功,封城阳王。孝文二年卒,諡曰景。
1.7.1.耕田歌《诗纪》云:耕一作種
▷《史记》曰:赵王友入朝,幽死于邸,三赵王皆废。高后立诸吕为三王,擅权用事。朱虚侯年二十,有气力,忿刘氏不得职,尝入侍高后燕饮。高后令为酒吏,章自请曰:“臣,将種也,请以军法行酒。”高后曰:“可。”酒酣,章进饮歌舞,已而曰:“请为太后言《耕田歌》云云。”高后默然。
深耕穊《风俗通》作广種,立《事类赋》作植苗欲疏。
非其種者《诗纪》云:種一作类,锄而去之。
非其種者《诗纪》云:種一作类,锄而去之。
◯《史记·齐悼惠王世家》。《汉书·齐悼惠王传》。《风俗通·怪神篇》。《御览·四百三十四、七百六十四、八百二十二》。《文选补遗·三十五》。《事类赋·敛篇·注》。《诗纪·一》。
1.8.汉武帝刘彻
◇彻,景帝中子。四年,封胶东王。七年,立为皇太子。後三年正月卽位,在位五十四年。後元二年卒,年七十一,有集二卷。
1.8.1.瓠子歌
▷《汉书·武帝纪》曰:元封二年四月,作《瓠子歌》。
▷《沟洫志》曰:上既封禅,乃使汲仁、郭昌发卒数萬人,塞瓠子決河。於是上以用事萬里沙,则还自临決河,湛白马玉璧。令羣臣从官自将军以下,皆负薪寘決河。是时东郡烧草,以故薪柴少,而下淇园之竹以为揵。上既临河決,悼功之不成,乃作歌曰:
▷《沟洫志》曰:上既封禅,乃使汲仁、郭昌发卒数萬人,塞瓠子決河。於是上以用事萬里沙,则还自临決河,湛白马玉璧。令羣臣从官自将军以下,皆负薪寘決河。是时东郡烧草,以故薪柴少,而下淇园之竹以为揵。上既临河決,悼功之不成,乃作歌曰:
瓠子決兮,将奈何。
浩浩洋洋《文选补遗》少一洋字,《广文选》同;《史记》作皓皓旴旴;《诗纪》云:一作皓皓昕昕兮《汉书》《水经注》无兮字,《类聚》同,虑《史记》作闾殚为河。
殚为河兮,地不得宁。
功无已时《类聚》无时字兮,吾山平。
吾山平兮,钜野《水经注》作巨野,《寰宇记》同;《类聚》作钜鹿,误溢。
鱼弗《史记》作沸,《水经注》同;《寰宇记》作怫鬱兮,栢《类聚》作迫冬日。
正《史记》作延,卽征字道驰兮,离常流。
蛟龙骋兮,放《史记》作方,《乐府》同远遊。
归旧川兮,神哉沛。
不封禅兮,安知外。
皇谓河公《史记》作为我谓河伯,《乐府》《文选补遗》《广文选》《诗纪》並同兮,何不仁。
泛滥不止兮,愁吾人。
齧桑浮兮,淮泗满。
久不反《水经注》作返,《诗纪》同兮,水维缓。
浩浩洋洋《文选补遗》少一洋字,《广文选》同;《史记》作皓皓旴旴;《诗纪》云:一作皓皓昕昕兮《汉书》《水经注》无兮字,《类聚》同,虑《史记》作闾殚为河。
殚为河兮,地不得宁。
功无已时《类聚》无时字兮,吾山平。
吾山平兮,钜野《水经注》作巨野,《寰宇记》同;《类聚》作钜鹿,误溢。
鱼弗《史记》作沸,《水经注》同;《寰宇记》作怫鬱兮,栢《类聚》作迫冬日。
正《史记》作延,卽征字道驰兮,离常流。
蛟龙骋兮,放《史记》作方,《乐府》同远遊。
归旧川兮,神哉沛。
不封禅兮,安知外。
皇谓河公《史记》作为我谓河伯,《乐府》《文选补遗》《广文选》《诗纪》並同兮,何不仁。
泛滥不止兮,愁吾人。
齧桑浮兮,淮泗满。
久不反《水经注》作返,《诗纪》同兮,水维缓。
◯《汉书·沟洫志》。《史记·河渠书》。《水经注·瓠子河注》。《乐府诗集·八十四》。《文选补遗·三十五》。《广文选·十四》。《诗纪·一》。又《类聚·四十三》引何、河、宁、平、溢、日六韵。《寰宇记·十三》引溢、日二韵,《韵补· 三》引游一韵。
◯yourgame按:“负薪寘決河”的寘字,原文实为寘之異体字,字形如下:
寘之异体字
◯yourgame按:“负薪寘決河”的寘字,原文实为寘之異体字,字形如下:

河汤汤兮,激潺湲。
北渡回《史记》作迂;《水经注》作迴兮,迅《史记》作浚流难。
搴长筊《乐府》作茭,《书钞》误作菱兮,湛美玉。
河公《史记》作伯,《乐府》《文选补遗》《广文选》《诗纪》並同;《诗纪》云:一作公许兮,薪不属。
薪不属兮,卫人罪。
烧萧条兮,噫乎何以御《史记》作禦,《水经注》《乐府》《广文选》《诗纪》並同。案:御、禦通水。
隤《史记》作頺林竹《水经注》作竹林兮,揵《史记》作楗,《水经注》《乐府》《文选补遗》《广文选》《诗纪》並同石菑。
宣防《史记》作房。案:《盐铁论·申韩篇》:“歌宣房塞,萬福来焉。”又崔瑗《河堤谒者箴》:“瓠子潺湲,宣房作歌。”与《史记》並同塞兮,萬福来。
北渡回《史记》作迂;《水经注》作迴兮,迅《史记》作浚流难。
搴长筊《乐府》作茭,《书钞》误作菱兮,湛美玉。
河公《史记》作伯,《乐府》《文选补遗》《广文选》《诗纪》並同;《诗纪》云:一作公许兮,薪不属。
薪不属兮,卫人罪。
烧萧条兮,噫乎何以御《史记》作禦,《水经注》《乐府》《广文选》《诗纪》並同。案:御、禦通水。
隤《史记》作頺林竹《水经注》作竹林兮,揵《史记》作楗,《水经注》《乐府》《文选补遗》《广文选》《诗纪》並同石菑。
宣防《史记》作房。案:《盐铁论·申韩篇》:“歌宣房塞,萬福来焉。”又崔瑗《河堤谒者箴》:“瓠子潺湲,宣房作歌。”与《史记》並同塞兮,萬福来。
◯《汉书·沟洫志》。《史记·河渠书》。《水经·二十四》。《乐府诗集·八十四》。《文选补遗·三十五》。《广文选·十四》。《诗纪·一》。又《书钞·八十九》引一句。
1.8.2.秋风辞
▷《汉武帝故事》曰:上行幸河东,祠后土。顾视帝京,欣然中流,与羣臣饮燕。上欢甚,乃自作《秋风辞》曰:
秋风起兮,白雲飞。
草木黄《御览》或作摇落兮,鴈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
怀《文选·注》作攜,《御览》或同佳人兮,不能忘。
汎楼船兮,济汾河。
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御览》作萧鼓鸣《书钞》作吹兮,发櫂歌。
欢《御览》或作忻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幾时兮,奈老何!
草木黄《御览》或作摇落兮,鴈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
怀《文选·注》作攜,《御览》或同佳人兮,不能忘。
汎楼船兮,济汾河。
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御览》作萧鼓鸣《书钞》作吹兮,发櫂歌。
欢《御览》或作忻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幾时兮,奈老何!
◯《文选·四十五》。《御览·五百七十、五百九十一》並引《汉书》。《乐府诗集·八十四》引《汉武帝故事》。《合璧事类·外集·五十八》引正本《汉书·本纪》。《诗纪·一》。又《书钞·百六》引《汉武故事》,录河、波、歌、多四韵。《後汉书·马融传·注》引歌一韵。《文选·十三·雪赋·注》引忘一韵,又《十六·别赋·注》引歌一韵。《御览·九》引飞、归、河、波四韵,又《七百六十八》作《武帝汾歌》,引河、波二韵。
◯逯案:此辞《御览》数引皆曰《汉书》,《合璧事类》且谓出正本《汉书》,殊怪。《事类》谓:“案:正本《汉书·本纪》:‘天汉元年三月,上行幸河东,祀后土,云云。秋风而曰,三月。’显有误字。考《汉书》,帝幸汾阴凡六次,然皆不在秋,惟《郊祀志》称:‘夏六月中,汾阴巫锦为民祠魏睢后土营旁,见地如鉤状,掊视得鼎。吏告河东太守胜,胜以闻之,乃以礼祀迎鼎至甘泉。从行上荐之,云云。’據《武纪》,事在元鼎四年,得鼎既在六月中,並经遣使验问,则帝之河东当值秋时。《秋风辞》其卽此行之作乎?”
◯逯案:此辞《御览》数引皆曰《汉书》,《合璧事类》且谓出正本《汉书》,殊怪。《事类》谓:“案:正本《汉书·本纪》:‘天汉元年三月,上行幸河东,祀后土,云云。秋风而曰,三月。’显有误字。考《汉书》,帝幸汾阴凡六次,然皆不在秋,惟《郊祀志》称:‘夏六月中,汾阴巫锦为民祠魏睢后土营旁,见地如鉤状,掊视得鼎。吏告河东太守胜,胜以闻之,乃以礼祀迎鼎至甘泉。从行上荐之,云云。’據《武纪》,事在元鼎四年,得鼎既在六月中,並经遣使验问,则帝之河东当值秋时。《秋风辞》其卽此行之作乎?”
1.8.3.天马歌
▷《汉书·武帝纪》:元鼎四年六月,得宝鼎后土祠旁。秋,马生渥洼水中,作《宝鼎天马》之歌。
▷《史记》曰:尝得神马渥洼水中,复次以为《太一》之歌,歌曲曰:
▷《史记》曰:尝得神马渥洼水中,复次以为《太一》之歌,歌曲曰:
太一贡兮,天马下。
霑赤汗兮,沫流赭。
骋容与兮,跇《韵补》作迣萬里。
今安匹兮,龙为友。
霑赤汗兮,沫流赭。
骋容与兮,跇《韵补》作迣萬里。
今安匹兮,龙为友。
◯《史记·乐书》。《诗纪·一》。又《韵补·三》引里、友二韵。
◯逯案:此与《郊祀天马歌》文字稍異,故别入武帝集。
◯逯案:此与《郊祀天马歌》文字稍異,故别入武帝集。
1.8.4.西极天马歌《广文选》作《蒲梢天马歌》,《诗纪》同
▷《汉书·武帝纪》曰:太初四年,斩大宛王首,获汗血马来,作《西极天马》之歌。
▷《史记》曰:後代大宛得千里马,马名蒲梢,次作以为歌,歌诗曰:
▷《史记》曰:後代大宛得千里马,马名蒲梢,次作以为歌,歌诗曰:
天马徕《白帖》作来,从《白帖》作自西极。
经萬里兮,归有德。
承灵威兮,降《广文选》误作障,《诗纪》同外国。
涉流沙兮,四夷服。
经萬里兮,归有德。
承灵威兮,降《广文选》误作障,《诗纪》同外国。
涉流沙兮,四夷服。
◯《史记·乐书》。《白帖·十六》。《广文选·十四》。《诗纪·一》。
◯逯案:此与《郊祀天马歌》文字稍異,故别入《武帝集》。
◯逯案:此与《郊祀天马歌》文字稍異,故别入《武帝集》。
1.8.5.李夫人歌
▷《汉书》曰:夫人早卒,帝思念不已。方士齐人少翁言能致其神,乃夜张灯烛,设帷帐,陈酒肉,而令帝居帷帐,遥望见好女如李夫人之貌。还幄坐而步,又不得就视,帝愈益相思悲感,为作诗,令乐府诸家絃歌之。
是邪?非邪?立而望之。
偏《诗纪》作翩何姗姗,其来《御览》作来何迟。《搜神记》作“偏娜娜,何冉冉,其来迟。”《类聚》同。
偏《诗纪》作翩何姗姗,其来《御览》作来何迟。《搜神记》作“偏娜娜,何冉冉,其来迟。”《类聚》同。
◯《汉书·外戚传》。《搜神记·二》。《类聚·四十三》。《文选·五十八·哀永逝文·注》。《御览·百四十四》。《乐府诗集·八十四》。《诗纪·一》。
◯焦氏《笔乘》云:武帝李夫人歌:“是邪非邪,立而望之,翩何姗姗其来迟。”之与迟一韵。
◯《许顗诗话》云:立而望之偏,是退之“走马看来立不正”之所祖也。以偏字属上,不惟与韵不叶,“立而望之偏”是何语邪!
◯逯案:焦说是也。又《类聚》此歌引《汉书》,与今本《汉书》绝異,与《搜神记》则同,未悉所據为何本也。
◯焦氏《笔乘》云:武帝李夫人歌:“是邪非邪,立而望之,翩何姗姗其来迟。”之与迟一韵。
◯《许顗诗话》云:立而望之偏,是退之“走马看来立不正”之所祖也。以偏字属上,不惟与韵不叶,“立而望之偏”是何语邪!
◯逯案:焦说是也。又《类聚》此歌引《汉书》,与今本《汉书》绝異,与《搜神记》则同,未悉所據为何本也。
1.8.6.思奉车子侯歌《诗纪》作《思车子侯歌》,原在《外集》,今编入《武帝集》
▷《洞仙传》曰:车子侯者,扶风人。汉武帝爱其清净,稍迁其位至侍中。一朝语家云:“我今补仙官,此春应去,至夏中当暂还,还少时复去。”如其言。武帝思之,乃作歌曰:“云云。”
▷逯案:《汉书·霍去病传》:去病薨,子嬗嗣,嬗字子侯。上爱之,幸其壮而将之,为奉车都尉,从封泰山而薨。子侯之薨,又见《郊祀志》。《类聚·五十六》引《武帝集》曰:奉车子侯暴病,一日死,上甚悼之,乃自为歌诗。《初学记·十八》引《汉武帝与秦车子侯家诏》曰:春,时子侯於北馆,与家别。又《文心雕龙·哀弔篇》曰:暨武帝封禅,而霍子侯暴亡,帝伤而作诗,亦哀辞之类也。及汉汝阳王亡,崔瑗哀辞始变前式,又卒章五言,颇似歌谣,亦仿佛乎汉武也。《洞仙传》作车子侯,《初学记》作秦车子侯,则文字有脱误也。
▷逯案:《汉书·霍去病传》:去病薨,子嬗嗣,嬗字子侯。上爱之,幸其壮而将之,为奉车都尉,从封泰山而薨。子侯之薨,又见《郊祀志》。《类聚·五十六》引《武帝集》曰:奉车子侯暴病,一日死,上甚悼之,乃自为歌诗。《初学记·十八》引《汉武帝与秦车子侯家诏》曰:春,时子侯於北馆,与家别。又《文心雕龙·哀弔篇》曰:暨武帝封禅,而霍子侯暴亡,帝伤而作诗,亦哀辞之类也。及汉汝阳王亡,崔瑗哀辞始变前式,又卒章五言,颇似歌谣,亦仿佛乎汉武也。《洞仙传》作车子侯,《初学记》作秦车子侯,则文字有脱误也。
嘉幽兰兮延秀,蕈妖婬兮中溏。
华斐斐兮丽景,风徘徊兮流芳。
皇天兮无慧,至人逝兮仙乡。
天路远兮无期,不觉涕下兮霑裳。
华斐斐兮丽景,风徘徊兮流芳。
皇天兮无慧,至人逝兮仙乡。
天路远兮无期,不觉涕下兮霑裳。
◯《雲笈七籤·百十·洞仙传》。《诗纪外集·一》。又《书钞·十九》引《汉书》录起首一句。
1.8.7.柏梁诗
▷《东方朔别传》曰:孝武元封三年,作柏梁臺,诏羣臣二千石有能为七言者,乃得上坐。
日月星辰和四时。【帝】
骖驾驷马从梁来。【梁王】
郡国士马羽林材。【大司马】
总领天下诚难治。【丞相】
和《书钞》作镇抚四夷不易哉。【大将军】
刀笔之吏臣执之。【御史大夫】
撞鐘伐鼓声中诗。【太常】
宗室广大日益滋。【宗正】
周卫交戟禁不时。【卫尉】
总领从官《诗纪》作宗柏梁臺《书钞》误作台。【光禄勳】
平理请谳決嫌疑。【廷尉】
脩饰《书钞》作牧拭,《初学记》同;《类聚》脩误循舆《诗纪》云:一作车马待驾《初学记》作警来。【太仆】
郡国吏功差次之。【大鸿胪】
乘舆御物主治之。【少府】
陈粟萬石扬以《诗纪》云:一作筥箕。【大司农】
徼道宫下《匡谬正俗》作中随讨治《匡谬正俗》作禁堕怠。【执金吾】
三辅盗贼天下危《类聚》作尤。【左冯翊】
盗阻南山为民災。【右扶风】
外家公主不可治。【京兆尹】
椒房率更领其材。【詹事】
蛮夷朝贺常会期《古文苑》作舍其,《诗纪》同,常借作掌。【典属国】
柱枅《书钞》作欀欂《类聚》作薄,《古文苑》同栌相枝《书钞》作支持。【太匠】
枇杷《御览》或作柤棃橘栗桃李梅。【太官令】
走狗逐兔张罘罳。【上林令】
齧妃女脣甘如饴。【郭舍人】
迫窘诘屈幾穷哉。【东方朔】
骖驾驷马从梁来。【梁王】
郡国士马羽林材。【大司马】
总领天下诚难治。【丞相】
和《书钞》作镇抚四夷不易哉。【大将军】
刀笔之吏臣执之。【御史大夫】
撞鐘伐鼓声中诗。【太常】
宗室广大日益滋。【宗正】
周卫交戟禁不时。【卫尉】
总领从官《诗纪》作宗柏梁臺《书钞》误作台。【光禄勳】
平理请谳決嫌疑。【廷尉】
脩饰《书钞》作牧拭,《初学记》同;《类聚》脩误循舆《诗纪》云:一作车马待驾《初学记》作警来。【太仆】
郡国吏功差次之。【大鸿胪】
乘舆御物主治之。【少府】
陈粟萬石扬以《诗纪》云:一作筥箕。【大司农】
徼道宫下《匡谬正俗》作中随讨治《匡谬正俗》作禁堕怠。【执金吾】
三辅盗贼天下危《类聚》作尤。【左冯翊】
盗阻南山为民災。【右扶风】
外家公主不可治。【京兆尹】
椒房率更领其材。【詹事】
蛮夷朝贺常会期《古文苑》作舍其,《诗纪》同,常借作掌。【典属国】
柱枅《书钞》作欀欂《类聚》作薄,《古文苑》同栌相枝《书钞》作支持。【太匠】
枇杷《御览》或作柤棃橘栗桃李梅。【太官令】
走狗逐兔张罘罳。【上林令】
齧妃女脣甘如饴。【郭舍人】
迫窘诘屈幾穷哉。【东方朔】
◯《类聚·五十六》。《古文苑·四》。《诗纪·一》。又《书钞·五十》引“大将军镇抚四夷者也”一句、《五十三》引台一韵、《五十四》引来一韵、持一韵。《匡谬正俗·七》引时、来、怠三韵。《初学记·十二》引来一韵。《御览·三百五十二》引《东方朔传》引时一韵、《九百六十六》引梅一韵、《九百七十》引梅一韵。
◯逯案:《诗纪》从章樵本《古文苑》,各官下附以人名,今據韩本删之。顾炎武《日知录》據史汉纪传年表,辨此诗年代官人皆相牴牾,因定为後世依託。然考《汉书·武帝纪》,於建元六年卽出大司农一官名,与此牴牾相同。吾人如信《班书》,不得独疑此诗。且此诗出《东方朔别传》,此《别传》卽《班书·朔传》所本也。
◯逯案:《诗纪》从章樵本《古文苑》,各官下附以人名,今據韩本删之。顾炎武《日知录》據史汉纪传年表,辨此诗年代官人皆相牴牾,因定为後世依託。然考《汉书·武帝纪》,於建元六年卽出大司农一官名,与此牴牾相同。吾人如信《班书》,不得独疑此诗。且此诗出《东方朔别传》,此《别传》卽《班书·朔传》所本也。
1.9.枚乘
◇乘,字叔,淮阴人,为吴王濞郎中,去之梁。景帝平七国,召拜弘农都尉,以疾去官,复游梁,後归淮阴。武帝卽位,徵入都,道卒,有集二卷。
1.9.1.歌乘作《七发》,系此歌
麦秀蔪兮,雉朝飞。
向虚壑兮,背枯《书钞》作槁槐。
依绝区兮,临廻溪。
向虚壑兮,背枯《书钞》作槁槐。
依绝区兮,临廻溪。
◯《文选·三十四》。《书钞·一百六》。
1.10.淮南王刘安
◇安,淮南王长之子,高帝之孙。孝文八年,封阜陵侯。十六年,封淮南王。孝武元朔五年,削地五县。元狩元年,谋反自杀,有集二卷。
1.10.1.八公操一曰《淮南操》
▷《古今乐录》曰:淮南好道,正月上辛,八公来降,王作此歌。
煌煌《搜神记》作明明,《御览》同上天,照下土《搜神记》作四海,《御览》同兮。
知我好道《御览》作之,公来下兮。
公将与予《搜神记》作余;《御览》《乐府》《诗纪》同,生毛羽兮。
超《搜神记》作升,《御览》同腾青雲,蹈梁甫兮。
观见瑶《搜神记》作三,《御览》同光,过北斗兮。
驰《搜神记》作驱,《御览》同乘风雲,使玉女兮。
含精吐气,嚼芝草兮。
悠悠将将,天相保兮。
知我好道《御览》作之,公来下兮。
公将与予《搜神记》作余;《御览》《乐府》《诗纪》同,生毛羽兮。
超《搜神记》作升,《御览》同腾青雲,蹈梁甫兮。
观见瑶《搜神记》作三,《御览》同光,过北斗兮。
驰《搜神记》作驱,《御览》同乘风雲,使玉女兮。
含精吐气,嚼芝草兮。
悠悠将将,天相保兮。
◯《乐府诗集·五十八》。《广文选·十四》。《诗纪·一》。又《搜神记·一》作《淮南操》,引海、下、羽、甫、斗、女六韵。《御览·五百七十三》引海、下、羽、甫、斗、女六韵。
◯逯案:《论衡·道虚篇》云:八公之传,欲示神奇。此操盖出《八公传》,干宝《搜神》卽據之也。
◯逯案:《论衡·道虚篇》云:八公之传,欲示神奇。此操盖出《八公传》,干宝《搜神》卽據之也。
1.11.司马相如
◇相如,字长卿,蜀郡成都人,以赀为郎,事景帝为武骑常侍。病免,客游梁,後归蜀。武帝召复为郎,拜中郎将,坐事免。寻拜孝文园令,病免。元狩五年卒,有集二卷。
1.11.1.歌相如作《美人赋》,系此歌。
独处室兮,廓《御览》误作郎无依。
思佳人兮,情伤悲。
彼君子《类聚》作有美人,《初学记》《古文苑》同兮,来《书钞》作求何迟《书钞》作违。
日既《书钞》作日月将墓兮,华色《书钞》作容;《御览》作髮衰。
敢託身兮,长自私。《书钞》作“以自知。”
思佳人兮,情伤悲。
彼君子《类聚》作有美人,《初学记》《古文苑》同兮,来《书钞》作求何迟《书钞》作违。
日既《书钞》作日月将墓兮,华色《书钞》作容;《御览》作髮衰。
敢託身兮,长自私。《书钞》作“以自知。”
◯《书钞·一百六》。《类聚·十八》。《初学记·十九》。《御览·五百七十三》。
1.11.2.琴歌二首
▷《玉臺新詠》有序曰:司马相如遊临邛,富人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窃於壁间窥之。相如鼓琴歌挑之曰:
凤兮凤兮归故乡。
遨遊《类聚》作遊遨四海求其《御览》作索我;《杜诗注》作随其皇。
时未《御览》作来通遇《御览》作遇兮,《乐府》《诗纪》同无《书钞》作何所将。
何《书钞》无何字悟今夕《杜诗补遗·注》作日;《书钞》此下有兮字,《诗纪》同升斯堂。
有𧰟淑《杜诗补遗·注》作俶女《诗纪》云:《玉臺》有兮字在此方《类聚》作房,《御览》同;《杜诗补遗·注》作芳;又《书钞》作闺房,《乐府》《诗纪》同。
室迩人《杜诗补遗·注》作从,误遐毒《玉臺》作独;《杜诗补遗·注》作愁我肠。
何缘交颈《书钞》作接,《类聚》《御览》同为鸳鸯。《乐府》此下有“胡颉顽兮共翱翔”一句,《诗纪》同。
遨遊《类聚》作遊遨四海求其《御览》作索我;《杜诗注》作随其皇。
时未《御览》作来通遇《御览》作遇兮,《乐府》《诗纪》同无《书钞》作何所将。
何《书钞》无何字悟今夕《杜诗补遗·注》作日;《书钞》此下有兮字,《诗纪》同升斯堂。
有𧰟淑《杜诗补遗·注》作俶女《诗纪》云:《玉臺》有兮字在此方《类聚》作房,《御览》同;《杜诗补遗·注》作芳;又《书钞》作闺房,《乐府》《诗纪》同。
室迩人《杜诗补遗·注》作从,误遐毒《玉臺》作独;《杜诗补遗·注》作愁我肠。
何缘交颈《书钞》作接,《类聚》《御览》同为鸳鸯。《乐府》此下有“胡颉顽兮共翱翔”一句,《诗纪》同。
◯《玉臺新詠·九》。《书钞·一百六》。《御览·五百七十三》。《乐府诗集·六十》。《黄氏集千家注杜工部诗·补遗·一·琴臺诗·注》。《诗纪·二》。又《类聚·四十三》引乡、皇、房、鸯四韵。《黄氏集千家注杜工部诗·六·客居诗·注》引乡、皇二韵。
皇兮皇兮两皇字《类聚》作凤;《杜诗补遗·注》《乐府》《萬花谷》《诗纪》同从我棲。
得託《诗纪》作托字《乐府》作孳,《诗纪》同尾,永为妃。
交情《杜诗补遗·注》作清通体,心和谐《杜诗补遗·注》作相怡。
中夜相从,知者谁。
双兴《乐府》作翼,《诗纪》同;《杜诗补遗·注》作羽俱起,翻高飞。
无感我心《乐府》作思,《诗纪》同;《萬花谷》此下有兮字,使余《玉臺》作予悲。
得託《诗纪》作托字《乐府》作孳,《诗纪》同尾,永为妃。
交情《杜诗补遗·注》作清通体,心和谐《杜诗补遗·注》作相怡。
中夜相从,知者谁。
双兴《乐府》作翼,《诗纪》同;《杜诗补遗·注》作羽俱起,翻高飞。
无感我心《乐府》作思,《诗纪》同;《萬花谷》此下有兮字,使余《玉臺》作予悲。
◯《玉臺新詠·九》。《乐府诗集·六十》。《黄氏集·千家注杜工部诗·补遗一·琴臺诗·注》。《诗纪·二》。又《类聚·四十三》引棲、妃、谐、谁四韵。《锦繡萬花谷·十八》引棲、妃二韵。
◯逯案:此歌殆两汉时琴工假託为之,姑附此俟考。
◯逯案:此歌殆两汉时琴工假託为之,姑附此俟考。
1.12.东方朔
◇朔,字曼倩,平原厌次人。武帝初,年二十二,待诏公车,寻待诏金马门,为常侍郎,拜大中大夫、给事中。被劾,免为庶人。待诏宦者署,复为中郎,有集二卷。
1.12.1.歌
▷《史记》曰:朔行殿中,郎谓之曰:“人皆以先生为狂。”朔曰:“如朔等所谓避世於朝廷间者也,古之人乃避世於深山中。”时坐席中,酒酣,據地歌曰:
陆沉於俗,避世金马门。
宫《书钞》无宫字殿中,可以避世全身。
何必深山之中、蒿庐之下?
宫《书钞》无宫字殿中,可以避世全身。
何必深山之中、蒿庐之下?
◯《史记·滑稽列传》。《书钞·一百六》。
◯逯案:此歌门、身、下三字不韵,在汉殊为罕例。《北齐书·四十五·樊逊传》云:逊常服东方朔之言“陆沉世俗,避世金马,何必深山蒿庐之下”云云。似以马、下为韵,今本殆衍门字。
◯逯案:此歌门、身、下三字不韵,在汉殊为罕例。《北齐书·四十五·樊逊传》云:逊常服东方朔之言“陆沉世俗,避世金马,何必深山蒿庐之下”云云。似以马、下为韵,今本殆衍门字。
1.12.2.嗟伯夷
穷隐处兮,窟穴自藏。
与其随佞《书钞》譌作接而得志兮,不若从孤竹於首阳。
与其随佞《书钞》譌作接而得志兮,不若从孤竹於首阳。
◯《书钞·百五十八》。《唐类函·十四》。
1.12.3.七言
折羽翼兮摩苍天。
◯《文选·二十二·芙蓉池作·注》。
1.12.4.六言
合樽促席相娱。
◯《文选·四·蜀都赋·注》。
计策棄捐不收。
◯《文选·二十一·咏史诗·注》。
1.13.李延年
◇延年,中山人,故倡也,坐法腐刑,给事狗监中,善歌为变新声,所造诗谓之新声曲。女弟李夫人得幸於武帝,延年由是贵,为协律都尉,征和三年卒。
1.13.1.歌
▷《汉书》曰:李延年性知音,善歌舞,武帝爱之。延年侍上,起舞,歌曰:“云云。”上叹息曰:“世岂有此人乎!”平阳主因言延年有女弟,上召见之,实妙丽善舞,由是得幸。
北方有佳人,绝世《白帖》作代而古籍丛残本《文选·注》作称独《草堂诗笺》作特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文选补遗》作岂不知倾城与倾国,以上八字《玉臺》作“倾城复倾国”;《类聚》作“宁不知倾城国”,又作“宁不知倾国与倾城”;《文选·注》或作“宁知倾城国”;《御览》作“宁知倾城倾国”,又作“岂不言倾城国”,又作“不惜倾城与国”。佳人难《初学记》或作不,《文选·注》同;《类聚》难字作不可,《御览》或同再得。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文选补遗》作岂不知倾城与倾国,以上八字《玉臺》作“倾城复倾国”;《类聚》作“宁不知倾城国”,又作“宁不知倾国与倾城”;《文选·注》或作“宁知倾城国”;《御览》作“宁知倾城倾国”,又作“岂不言倾城国”,又作“不惜倾城与国”。佳人难《初学记》或作不,《文选·注》同;《类聚》难字作不可,《御览》或同再得。
◯《汉书·外戚传》。《玉臺新詠·一》。《类聚·十八、四十三》。《初学记·十、十九》。《白帖·七》。《文选·二十一·秋胡诗·注》。古籍丛残石室本《文选·西京赋·注》。《御览·百三十六、百四十四、三百八十、三百八十一、五百十七、五百七十四》。《事类赋·舞赋》。《草堂诗笺·十六·佳人诗·注》。《文选补遗·三十五》作《佳人歌》。《诗纪·二》。
◯《刘子·卷三·辨乐篇》袁注云:延年者,李延年也,姿颜色豔,武帝嬖之,任为协律都尉。帝令造新声,延年於坐起舞而歌曰:“南国有佳人,美者颜如玉。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不惜倾城国,佳人不再得。”武帝宠之,问左右曰:“天下更有美人乎。”对曰:“延年有一妹,极端正,姿容绝代。”帝卽诏之,美貌无匹,遂纳为夫人。时人语曰:“一雌复一雄,双飞入紫宫。”
◯逯案:袁注殆凭记忆,未尝一检《汉书》,又“一雌复一雄”本苻坚时谚,所以刺慕容氏者,袁氏亦竟误归延年。冯氏《诗纪》、杨氏《古诗存目》皆沿其误。
◯《刘子·卷三·辨乐篇》袁注云:延年者,李延年也,姿颜色豔,武帝嬖之,任为协律都尉。帝令造新声,延年於坐起舞而歌曰:“南国有佳人,美者颜如玉。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不惜倾城国,佳人不再得。”武帝宠之,问左右曰:“天下更有美人乎。”对曰:“延年有一妹,极端正,姿容绝代。”帝卽诏之,美貌无匹,遂纳为夫人。时人语曰:“一雌复一雄,双飞入紫宫。”
◯逯案:袁注殆凭记忆,未尝一检《汉书》,又“一雌复一雄”本苻坚时谚,所以刺慕容氏者,袁氏亦竟误归延年。冯氏《诗纪》、杨氏《古诗存目》皆沿其误。
1.14.商丘成
◇成,武帝征和二年,为大鸿胪,戾太子兵变,以获反将张光功,封秺侯。
1.14.1.醉歌
▷《汉书》曰:延和二年七月,癸巳封。四年,後二年,坐为詹事侍祠孝文庙,醉歌堂下,曰:“云云。”大不敬,自杀。
出居安能鬱鬱。
◯《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
2.汉诗卷二
2.1.韦孟
◇孟,鲁国邹人,家本彭城。景帝时,为楚元王傅。
2.1.1.讽谏诗
▷《汉书》曰:孟为元王傅,傅子夷王及孙王戊。戊荒淫不遵道,作诗讽谏曰:
肃肃我祖,国《御览》作家自豕韦。
黼《御览》作兗衣朱绂《文选》作黻,《御览》同,四牡龙旂。
彤弓斯征,抚宁遐荒。
总齐羣邦,以翼大商。
迭彼大彭,勳绩惟光。
至于有周,历世会同。
王赧听谮《韵补》误作政,寔绝我邦。
我邦既绝,厥政斯逸。
赏罚之行,非繇六臣本《文选》作由,注云:善作繇王室。
庶尹羣後,靡扶靡卫。
五服崩离,宗周以队《文选》作坠,《诗纪》同。
我祖斯微,䙴《文选》作迁,《诗纪》同于彭城。
在予小子,勤誒《文选》作唉厥生。
阸《文选》作阨,《诗纪》同;六臣本注云:五臣作陒此嫚秦,耒耜以《文选》作斯,《诗纪》同耕。
悠悠嫚秦,上天不宁。
迺眷《类聚》作睠南顾,授汉于京。
於赫有汉,四方是征。
靡适不怀,萬国逌《文选》作攸,《诗纪》同平。
迺命厥弟,建侯於楚。
俾我小臣,惟傅是辅。
竞竞《文选》作矜矜,《类聚》《诗纪》同元王,恭俭淨壹《文选》作静一,《诗纪》同;《类聚》作静壹。
惠此黎民六臣本《文选·注》云:五臣作人,纳彼辅弼。
飨《文选》作享,《诗纪》同国渐世,垂烈于六臣本《文选》作於,注云:善本作于後。
迺六本《文选》作乃;《类聚》作爰及夷王,克奉厥绪六臣本《文选》作次,注云:五臣作绪;《诗纪》云:一作次。
咨命不永,惟王统祀。
左右陪臣,此《文选》作斯,《诗纪》同惟皇士。
如何我王,不思守保。
不惟履冰,以继祖考。
邦事是废,逸游《类聚》作遊,《初学记》同是娱。
犬马繇繇《文选》作悠悠,《类聚》《初学记》《诗纪》同,是放六臣本《文选·注》云:五臣作田猎是驱。
务彼《文选》作此,《韵补》《诗纪》同鸟兽,忽此稼苗。
烝《文选》作蒸,《韵补》《诗纪》同民以匮,我王以媮。
所弘非《文选》作匪,《类聚》《初学记》《诗纪》同德,所亲非《文选》作匪,《类聚》《初学记》《诗纪》同俊。
唯囿是恢,唯谀《初学记》误作谏是信。
睮睮谄夫,咢咢《文选》作谔谔,《诗纪》同黄髪。
如何我王,曾不是察。
既藐下臣,追欲从《文选》作纵,《诗纪》同;六臣本注云:五臣作乐逸。
嫚彼显祖,轻兹《文选》作此,《诗纪》同削黜。
嗟嗟《初学记》作嗟哉我王,汉之睦亲。
曾不夙夜,以休令闻。
穆穆天子,临尔《文选》作照临,《诗纪》同,注云:《汉书》作临尔下土。
明明羣司,执宪靡顾。
正遐繇《文选》作由,《诗纪》同近,殆其怙兹《文选》作茲怙;六臣本注云:五臣作怙茲字;《诗纪》云:《文选》作茲怙。
嗟嗟我王,曷不此《文选》作斯,《诗纪》同思。
非《文选》作匪,《诗纪》同思非《文选》作匪,《诗纪》同鉴《文选》作监,《诗纪》同,嗣其罔则。
弥弥其失《文选》作逸,《诗纪》同;案:失当为佚。,岌岌其国。
致冰匪霜,致队《文选》作坠,《诗纪》同靡《文选》作匪,《诗纪》同嫚六臣本《文选》作慢。
瞻惟我王,昔《文选》作时,《诗纪》同,注云:《汉书》作昔靡不练。
兴国救颠,孰违悔过。
追思黄髮,秦缪六臣本《文选·注》云:五臣作穆以霸。
岁月其徂,年其逮耇。
於昔《文选》作赫,《诗纪》同,注云:《汉书》作昔君子,庶显于後。
我王如何,曾不斯览。
黄髮不近,胡不时监《文选》作鉴,《诗纪》同。
黼《御览》作兗衣朱绂《文选》作黻,《御览》同,四牡龙旂。
彤弓斯征,抚宁遐荒。
总齐羣邦,以翼大商。
迭彼大彭,勳绩惟光。
至于有周,历世会同。
王赧听谮《韵补》误作政,寔绝我邦。
我邦既绝,厥政斯逸。
赏罚之行,非繇六臣本《文选》作由,注云:善作繇王室。
庶尹羣後,靡扶靡卫。
五服崩离,宗周以队《文选》作坠,《诗纪》同。
我祖斯微,䙴《文选》作迁,《诗纪》同于彭城。
在予小子,勤誒《文选》作唉厥生。
阸《文选》作阨,《诗纪》同;六臣本注云:五臣作陒此嫚秦,耒耜以《文选》作斯,《诗纪》同耕。
悠悠嫚秦,上天不宁。
迺眷《类聚》作睠南顾,授汉于京。
於赫有汉,四方是征。
靡适不怀,萬国逌《文选》作攸,《诗纪》同平。
迺命厥弟,建侯於楚。
俾我小臣,惟傅是辅。
竞竞《文选》作矜矜,《类聚》《诗纪》同元王,恭俭淨壹《文选》作静一,《诗纪》同;《类聚》作静壹。
惠此黎民六臣本《文选·注》云:五臣作人,纳彼辅弼。
飨《文选》作享,《诗纪》同国渐世,垂烈于六臣本《文选》作於,注云:善本作于後。
迺六本《文选》作乃;《类聚》作爰及夷王,克奉厥绪六臣本《文选》作次,注云:五臣作绪;《诗纪》云:一作次。
咨命不永,惟王统祀。
左右陪臣,此《文选》作斯,《诗纪》同惟皇士。
如何我王,不思守保。
不惟履冰,以继祖考。
邦事是废,逸游《类聚》作遊,《初学记》同是娱。
犬马繇繇《文选》作悠悠,《类聚》《初学记》《诗纪》同,是放六臣本《文选·注》云:五臣作田猎是驱。
务彼《文选》作此,《韵补》《诗纪》同鸟兽,忽此稼苗。
烝《文选》作蒸,《韵补》《诗纪》同民以匮,我王以媮。
所弘非《文选》作匪,《类聚》《初学记》《诗纪》同德,所亲非《文选》作匪,《类聚》《初学记》《诗纪》同俊。
唯囿是恢,唯谀《初学记》误作谏是信。
睮睮谄夫,咢咢《文选》作谔谔,《诗纪》同黄髪。
如何我王,曾不是察。
既藐下臣,追欲从《文选》作纵,《诗纪》同;六臣本注云:五臣作乐逸。
嫚彼显祖,轻兹《文选》作此,《诗纪》同削黜。
嗟嗟《初学记》作嗟哉我王,汉之睦亲。
曾不夙夜,以休令闻。
穆穆天子,临尔《文选》作照临,《诗纪》同,注云:《汉书》作临尔下土。
明明羣司,执宪靡顾。
正遐繇《文选》作由,《诗纪》同近,殆其怙兹《文选》作茲怙;六臣本注云:五臣作怙茲字;《诗纪》云:《文选》作茲怙。
嗟嗟我王,曷不此《文选》作斯,《诗纪》同思。
非《文选》作匪,《诗纪》同思非《文选》作匪,《诗纪》同鉴《文选》作监,《诗纪》同,嗣其罔则。
弥弥其失《文选》作逸,《诗纪》同;案:失当为佚。,岌岌其国。
致冰匪霜,致队《文选》作坠,《诗纪》同靡《文选》作匪,《诗纪》同嫚六臣本《文选》作慢。
瞻惟我王,昔《文选》作时,《诗纪》同,注云:《汉书》作昔靡不练。
兴国救颠,孰违悔过。
追思黄髮,秦缪六臣本《文选·注》云:五臣作穆以霸。
岁月其徂,年其逮耇。
於昔《文选》作赫,《诗纪》同,注云:《汉书》作昔君子,庶显于後。
我王如何,曾不斯览。
黄髮不近,胡不时监《文选》作鉴,《诗纪》同。
◯《汉书·韦贤传》。《文选·十九》。《诗纪·二》。又《类聚·二十四》引韦、旂、荒、商、光、同、邦、宁、京、楚、辅、壹、弼、绪、祀、保、考、娱、驱、俊、信、亲、闻二十三韵。《初学记·十八》作《讽楚元王四言诗》,引娱、驱、俊、信、亲、闻六韵。《御览·六百九十》引韦、旂二韵。《韵补·一》引同、邦二韵,《二》引苗、媮二韵。
◯逯案:昔靡不练,《文选》作“时靡不练”,《汉书补注》引王文彬云:“作时是也,时古作峕,与昔形近而误。”又“於昔君子”,《文选》昔作赫。王念孙《读书杂志》云:“韦孟《讽谏诗》:‘於赫君子,庶显于後。’李善曰:‘歎美昔之君子,能庶幾自悔,故光显於後。’念孙案:如此注,李善本本作‘於昔君子’,《汉书·韦贤传》亦作昔,李周翰注曰:於赫,美也,言何不美君子之道,庶光明於後代,则五臣本已作‘於赫君子’。㫺字俗书作昔,赫字俗书作𧹘,二形相近,故昔譌赫。‘於赫美也’,古亦无此训。”
◯yourgame案:“赫字俗书作𧹘”的𧹘原字为异体字,上部分为卝,下部分同,字形如下:
𧹘之异体字
◯逯案:昔靡不练,《文选》作“时靡不练”,《汉书补注》引王文彬云:“作时是也,时古作峕,与昔形近而误。”又“於昔君子”,《文选》昔作赫。王念孙《读书杂志》云:“韦孟《讽谏诗》:‘於赫君子,庶显于後。’李善曰:‘歎美昔之君子,能庶幾自悔,故光显於後。’念孙案:如此注,李善本本作‘於昔君子’,《汉书·韦贤传》亦作昔,李周翰注曰:於赫,美也,言何不美君子之道,庶光明於後代,则五臣本已作‘於赫君子’。㫺字俗书作昔,赫字俗书作𧹘,二形相近,故昔譌赫。‘於赫美也’,古亦无此训。”
◯yourgame案:“赫字俗书作𧹘”的𧹘原字为异体字,上部分为卝,下部分同,字形如下:

2.1.2.在邹诗
▷《汉书》曰:楚王戊荒淫不遵道,孟作《诗讽谏》,後遂去位,徙家於邹。又作一篇《在邹诗》,曰:
微微小子,既耇《广文选》作苟且陋。
岂不牵位,秽我王朝。
王朝肃清,惟俊之庭。
顾瞻余躬,惧秽此征。
我之退征,请于天子。
天子我恤,矜我髮齿。
赫赫天子,明悊《广文选》作哲,《诗纪》同且仁。
县《诗纪》作悬车之义,以洎小臣。
嗟我小子,岂不怀土。
庶我王寤,越迁于鲁。
既去祢祖,惟怀惟顾。
祈祈我徒,戴负盈路。
爰戾于邹,鬋茅作堂。
我徒《广文选》作从,《诗纪》同,注云:一作徒我环,築室于牆。
我既䙴《广文选》作迁,《诗纪》同逝,心存我旧。
梦我渎上,立于王朝。
其梦如何,梦争王室。
其争如何,梦王我《诗纪》倒作我王弼。
寤其外邦,歎其喟然。
念我祖考,泣涕其涟。
微微老夫,咨既迁绝。
洋洋仲尼,视我遗烈。
济济邹鲁,礼义唯恭。
诵习弦歌,于異《广文选》作異於,《诗纪》同他邦。
我虽鄙耈,心其好而。
我徒侃尔,乐亦在而。
岂不牵位,秽我王朝。
王朝肃清,惟俊之庭。
顾瞻余躬,惧秽此征。
我之退征,请于天子。
天子我恤,矜我髮齿。
赫赫天子,明悊《广文选》作哲,《诗纪》同且仁。
县《诗纪》作悬车之义,以洎小臣。
嗟我小子,岂不怀土。
庶我王寤,越迁于鲁。
既去祢祖,惟怀惟顾。
祈祈我徒,戴负盈路。
爰戾于邹,鬋茅作堂。
我徒《广文选》作从,《诗纪》同,注云:一作徒我环,築室于牆。
我既䙴《广文选》作迁,《诗纪》同逝,心存我旧。
梦我渎上,立于王朝。
其梦如何,梦争王室。
其争如何,梦王我《诗纪》倒作我王弼。
寤其外邦,歎其喟然。
念我祖考,泣涕其涟。
微微老夫,咨既迁绝。
洋洋仲尼,视我遗烈。
济济邹鲁,礼义唯恭。
诵习弦歌,于異《广文选》作異於,《诗纪》同他邦。
我虽鄙耈,心其好而。
我徒侃尔,乐亦在而。
◯《汉书·韦贤传》。《广文选·九》。《诗纪·二》。又《文选·十六·閒居赋·注》作《安革猛诗》,引“祁祁我徒”一句。
2.2.汉昭帝刘弗陵
◇弗陵,武帝少子。後元二年二月,立为皇太子。卽位,元平元年卒,年二十二。
2.2.1.黄鹄歌
▷《西京杂记》曰:始元元年,黄鹄下太液池,上为歌曰:
黄鹄《初学记》作鹤,《白帖》同,《御览》或同飞兮,下建章。
羽肃肃《西京杂记》作衣肃兮,行跄跄《说文·繫传》作𨄚𨄚。
金为衣兮,菊为《尔雅·翼》作作裳。
唼喋荷荇,出入蒹葭。
自顾菲薄《初学记》作薄德,《御览》或同,愧尔嘉祥。
羽肃肃《西京杂记》作衣肃兮,行跄跄《说文·繫传》作𨄚𨄚。
金为衣兮,菊为《尔雅·翼》作作裳。
唼喋荷荇,出入蒹葭。
自顾菲薄《初学记》作薄德,《御览》或同,愧尔嘉祥。
◯《西京杂记·一》。《御览·五百九十二》。《古文苑·四》。《乐府诗集·八十四》。《广文选·十四》。《诗纪·一》。又《初学记·三十》引章、跄、祥三韵。《白帖·二十九》引章、裳二韵。《御览·九百十六》引章、跄、裳、祥四韵。《说文·繫传·足部·𨄚·下》作《汉宣帝歌》,引章、𨄚二韵。《尔雅翼·三》作《汉武帝歌》,引裳一韵。
◯逯案:鹄、鹤,古率通用,故此鹄或作鹤。又“出入蒹葭”句,葭字似与章、祥等不韵。惟检《安世房中歌》,窊与光、行、芒、章相叶,是歌阳混押,本有其例。
2.3.燕王刘旦
◇旦,武帝第四子。元狩六年,封於燕。立三十八年,元凤元年自杀,諡曰刺王。
2.3.1.歌
▷《汉书》曰:昭帝时,旦自以为武帝子。且长,不得立,乃与其姊盖长公主、左将军上官桀交通,谋废帝自立。燕仓知其谋,告之,由是发觉。王忧懑,置酒萬载宫,会宾客羣臣妃妾坐饮。王自歌曰:“云云。”华容夫人起舞,坐者皆泣,王遂自杀。
归空城兮,狗不吠,雞不鸣。
横術何广广《御览》或无广字兮,固知国中《御览》或作中国之无人。
横術何广广《御览》或无广字兮,固知国中《御览》或作中国之无人。
◯《汉书·燕刺王旦传》。《御览·一百五十、五百七十》。《乐府诗集·八十五》作《燕王歌》。《诗纪·一》。
2.3.2.华容夫人歌附
髮纷纷兮,寘渠。寘渠,《御览》或作不暇梳。
骨籍籍兮,亡居。亡居,《御览》或作枕丘墟。
母求死《御览》或无死字,下同子兮,妻求死夫。
裴回《御览》作徘徊两渠间《御览》或作问兮,君子独《诗纪》作将安居。
骨籍籍兮,亡居。亡居,《御览》或作枕丘墟。
母求死《御览》或无死字,下同子兮,妻求死夫。
裴回《御览》作徘徊两渠间《御览》或作问兮,君子独《诗纪》作将安居。
◯《汉书·燕刺王旦传》。《御览·一百五十、五百七十》。《乐府诗集·八十五》作《燕王歌》。《诗纪·一》。
2.4.李陵
◇陵,字少卿,陇西成纪人。前将军广之孙,为侍中建章监,拜骑都尉。天汉二年,兵败降于匈奴,娶单于女,封右校王。元平元年,病死,有集二卷。
2.4.1.歌《诗纪》作《别歌》
▷《汉书》曰:昭帝卽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使求苏武等,单于许武还。李陵置酒贺武曰:“異域之人,一别长绝。”因起舞而歌,泣下数行,遂与武決。
径《御览》无径字萬里兮《文选·注》引无兮字,度《汉书注》作渡沙漠《书钞》作幕,《韵补》同。
为君将兮,奋匈奴。
路穷绝兮,矢刃摧。
士众灭兮,名已隤《御览》作颓。
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
为君将兮,奋匈奴。
路穷绝兮,矢刃摧。
士众灭兮,名已隤《御览》作颓。
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
◯《汉书·苏武传》。《书钞·一百七》。《汉书·霍去病传·注》。《文选·六十·祭颜光禄文·注》。《御览·四百八十八》。《诗纪·二》,又《韵补·一》引幕、奴二韵。
2.5.广川王刘去《西京杂记》作去疾,《御览·七百七、七百十九》引《汉书》,並同
◇去,缪王齐太子。武帝征和二年,嗣,在位四十五年,宣帝本始三年,自杀。
2.5.1.歌二首
2.5.1.1.右为望卿作
▷據《汉书》:广川王去以阳城昭信为后,幸姬陶望卿为脩靡夫人。主缯帛;崔脩成为明贞夫人,主永巷。後昭信谮望卿失宠,去与昭信等饮。诸婢皆侍,去为望卿作歌,竟杀望卿。昭信欲擅爱,曰:“王使明贞夫人主诸姬,滛乱杂禁。”乃禁闭诸姬,非大置酒召,不得见。去怜之,为作歌曰:
背尊章,嫖以忽。
谋屈奇,起自绝。
行周流,自生患。
谅非望,今谁怨。
谋屈奇,起自绝。
行周流,自生患。
谅非望,今谁怨。
◯《汉书·广川惠王越传》。《乐府诗集·八十四》。《诗纪·一》。
2.5.1.2.右为修成作
愁莫愁,居《乐府》作生,《诗纪》同无聊。
心重结,意不舒。
内茀《乐府》作弗鬱,忧哀积。
上不见天,生何益。
日崔隤,时不再。
願棄躯,死无悔。
心重结,意不舒。
内茀《乐府》作弗鬱,忧哀积。
上不见天,生何益。
日崔隤,时不再。
願棄躯,死无悔。
◯同上。
2.6.广陵王刘胥
◇胥,武帝第五子。元狩六年,封广陵王,立六十四年。五凤四年诛,諡曰厉。
2.6.1.歌《诗纪》作《瑟歌》
▷《汉书》曰:昭帝时,胥见帝年少无子,有觊欲心。迎女巫李女须,使下神祝诅。宣帝时,祝诅事发觉,胥置酒显阳殿,召太子霸及子女等夜饮,使所幸鼓瑟歌舞,王自歌曰:“云云。”左右悉涕泣奏酒,至雞鸣时罢。
欲《御览》或作空久《御览》或作人生兮,无终。
长不乐兮,安穷。
奉天期兮,不得须臾。
千里马兮,驻待路。
黄泉下兮,幽深。
人生要死《御览》死下有兮字,何为苦心。
何《御览》或作可用为乐,心所喜。
出入无悰,为乐亟。
蒿里召兮,郭门阅。
死不得取代庸,身自逝。
长不乐兮,安穷。
奉天期兮,不得须臾。
千里马兮,驻待路。
黄泉下兮,幽深。
人生要死《御览》死下有兮字,何为苦心。
何《御览》或作可用为乐,心所喜。
出入无悰,为乐亟。
蒿里召兮,郭门阅。
死不得取代庸,身自逝。
◯《汉书·广陵厉王胥传》。《御览·一百五十、五百七十》。《乐府诗集·八十五》。《诗纪·一》。
2.7.乌孙公主细君
◇细君,江都王建女。元封中,武帝以之妻乌孙王昆莫,昆莫以为左夫人。昆莫死,复妻其孙岑陬,生一女少夫。
2.7.1.歌《诗纪》作《悲愁歌》
▷《汉书》曰:武帝遣细君为公主,以妻乌孙王昆莫。公主至其国,自治宫室居。岁时一再与昆莫会,置酒饮食。昆莫年老,言语不通。公主悲,乃自作歌曰:
吾家《玉臺》家下有之字嫁我兮我兮二字《书钞》或止作女,天一方。
远託《草堂诗笺》作托;《御览》曰:又或作适;《书钞》或作通異《事类赋》作绝,《书钞》《御览》或同国兮《书钞》《御览》或无兮字,《类聚》同,乌孙王。
庐《文选·注》或误卢为室兮《书钞》或无兮字,旃《玉臺》作氊,《书钞》《类聚》《御览》《事类赋》並同为牆《御览》或误作坛。
以《玉臺》《类聚》《事类赋》无以字,《书钞》《文选·注》並同肉为食兮《文选·注》或无兮字,酪为浆。
居常土思《书钞》或作思土,《类聚》同;《御览》或作悲思,《事类赋》同;《玉臺》此上四字作常思汉土兮《类聚》无兮字,心内伤。
願《书钞》或无願字为黄鹄《类聚》作鹤兮,还《书钞》作归,《类聚》《乐府》《广文选》《诗纪》並同故乡。
远託《草堂诗笺》作托;《御览》曰:又或作适;《书钞》或作通異《事类赋》作绝,《书钞》《御览》或同国兮《书钞》《御览》或无兮字,《类聚》同,乌孙王。
庐《文选·注》或误卢为室兮《书钞》或无兮字,旃《玉臺》作氊,《书钞》《类聚》《御览》《事类赋》並同为牆《御览》或误作坛。
以《玉臺》《类聚》《事类赋》无以字,《书钞》《文选·注》並同肉为食兮《文选·注》或无兮字,酪为浆。
居常土思《书钞》或作思土,《类聚》同;《御览》或作悲思,《事类赋》同;《玉臺》此上四字作常思汉土兮《类聚》无兮字,心内伤。
願《书钞》或无願字为黄鹄《类聚》作鹤兮,还《书钞》作归,《类聚》《乐府》《广文选》《诗纪》並同故乡。
◯《汉书·西域传》。《玉臺新詠·九》。《书钞·一百六》。《类聚·四十三》。《御览·五百七十》。《乐府诗集·八十四》。《广文选·十四》。《事类赋·歌赋·注》。《草堂诗笺·十二·留花门诗·注》。《诗纪·二》。又《书钞·百三十四》引方、王、牆三韵。《文选·二十七·王明君辞·注》引方、王、牆三韵,《四十一·答苏武书·注》引浆一韵。《御览·七百八》引王、坛二韵,又《七百九十五》引《通典》,录方、王、牆、浆四韵。
◯逯案:此歌,《广文选》作《刘安乌孙公主歌》,殊谬。
◯逯案:此歌,《广文选》作《刘安乌孙公主歌》,殊谬。
2.8.杨恽
◇恽,字子幼,敞第二子。初为郎,补常侍骑,擢左曹。地节中,封平通侯,迁中郎将。神爵初,拜光禄勳。五凤二年,与太仆戴长乐相失,免为庶人,後岁餘,腰斩。
2.8.1.歌诗《诗纪》作《拊缶歌》
▷《汉书》:恽《答孙惠宗书》曰: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炰羔,斗酒自劳。家本秦也,能为秦声。妇赵女也,雅善鼓瑟,奴婢歌者数人。酒後耳热,仰天拊缶而呼乌乌,其《诗》曰:
田彼南山,芜秽不治。
種一顷《白帖》作亩豆,落而为萁。
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
種一顷《白帖》作亩豆,落而为萁。
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
◯《汉书·杨敞传》。《白帖·二十三》。《御览·八百二十一》。《风雅翼·补遗·下》。《诗纪·二》。
2.9.韦玄成
◇玄成,字少翁,鲁邹人,丞相贤之少子。为谏大夫,迁大河都尉,袭爵扶阳侯,拜河南《表》作河内太守。神爵末,徵为未央卫尉。五凤中,迁太常,坐杨恽免。起为淮南王中尉。元帝卽位,进少府,迁太子太傅。永光初,拜御史大夫,代于定国为丞相。建昭三年卒,諡曰共侯。
2.9.1.自劾诗
▷《汉书》曰:玄成以列侯侍祀孝惠庙。当晨入庙,天雨淖。不驾驷马车而骑至庙下。有司劾奏,等辈数人皆削爵为关内侯。玄成自伤贬黜父爵,作诗自劾责,曰:
赫矣我祖,侯于豕韦。
赐命建伯,有殷以绥。
厥绩既昭,车服有常。
朝宗商邑,四牡翔翔。
德之令显,庆流于裔。
宗周至汉,羣後历世。
肃肃楚傅,辅翼元夷。
厥驷有庸,惟慎惟祗。
嗣王孔佚,越迁于邹。
五世圹僚《广文选》误作寥,至我节侯。
惟我节侯,显德遐闻。
左右昭宣,五品以训。
既耇《广文选》误作苟致位,惟懿惟奂。
厥赐祁祁,百金洎馆。
国彼扶阳,在京之东。
惟帝是留,政谋是从。
绎绎六辔,是列是理。
威仪济济,朝享天子。
天子穆穆,是宗是师。
四方遐尔,观国之辉。
茅土之继,在我俊兄。
惟我俊兄,是让是形《广文选》作刑。
於休厥德,於赫有声。
致我小子,越留於京。
惟我小子,不肃会同。
媠彼车服,黜此附庸。
赫赫显爵,自我队之。
微微附庸,自我招之。
谁能忍媿,寄之我颜。
谁将遐征,从之夷蛮。
於赫三事,匪俊匪作。
於蔑小子,终焉其度。
谁谓华高,企其齐而。
谁谓德难,厉其庶而。
嗟我小子,于贰其尤。
队彼令声,申此择辞。
四方羣后,我监我视。
威仪车服,唯肃是履。
赐命建伯,有殷以绥。
厥绩既昭,车服有常。
朝宗商邑,四牡翔翔。
德之令显,庆流于裔。
宗周至汉,羣後历世。
肃肃楚傅,辅翼元夷。
厥驷有庸,惟慎惟祗。
嗣王孔佚,越迁于邹。
五世圹僚《广文选》误作寥,至我节侯。
惟我节侯,显德遐闻。
左右昭宣,五品以训。
既耇《广文选》误作苟致位,惟懿惟奂。
厥赐祁祁,百金洎馆。
国彼扶阳,在京之东。
惟帝是留,政谋是从。
绎绎六辔,是列是理。
威仪济济,朝享天子。
天子穆穆,是宗是师。
四方遐尔,观国之辉。
茅土之继,在我俊兄。
惟我俊兄,是让是形《广文选》作刑。
於休厥德,於赫有声。
致我小子,越留於京。
惟我小子,不肃会同。
媠彼车服,黜此附庸。
赫赫显爵,自我队之。
微微附庸,自我招之。
谁能忍媿,寄之我颜。
谁将遐征,从之夷蛮。
於赫三事,匪俊匪作。
於蔑小子,终焉其度。
谁谓华高,企其齐而。
谁谓德难,厉其庶而。
嗟我小子,于贰其尤。
队彼令声,申此择辞。
四方羣后,我监我视。
威仪车服,唯肃是履。
◯《汉书·韦贤传附玄成传》。《广文选·八》。《诗纪·二》。
◯王念孙《读书杂志·四·汉书第十二》“厉其庶而条”,谓庶当作幾,与齐为韵。王先谦《汉书补注》引王文彬曰:上文队、招非韵,叠之为韵,此亦叠而为韵,无庸改庶为幾。
◯逯案:王文彬说是。汉人用韵较宽,不必律以古韵也。
◯王念孙《读书杂志·四·汉书第十二》“厉其庶而条”,谓庶当作幾,与齐为韵。王先谦《汉书补注》引王文彬曰:上文队、招非韵,叠之为韵,此亦叠而为韵,无庸改庶为幾。
◯逯案:王文彬说是。汉人用韵较宽,不必律以古韵也。
2.9.2.戒子孙诗
▷《汉书》曰:元帝卽位,以玄成为少府,迁太子太傅,至御史大夫。永光中,代于定国为丞相。贬黜十年之间,遂继父相位,封侯故国,荣当世焉。玄成复作诗,自著复玷缺之囏难,因以戒示子孙,曰:
於肃君子,既令厥《广文选》作仪,《诗纪》同德。
仪服此恭,《广文选》作“服此温恭”,《诗纪》同。棣棣其则。
咨余《广文选》作予,《诗纪》同小子,既德靡逮。
曾是车服,荒嫚以队。
明明天子,俊德烈烈。
不遂我遗,恤我九列。
我既兹恤,惟夙惟夜。
畏忌是申,供事靡憜。
天子我监,登我三事。
顾我伤队,爵复我旧。
我既此登,望我旧阶。
先后兹度,涟涟孔怀。
司直御事,我熙我盛。
羣公百僚,我嘉我庆。
于異卿士,非同我心。
三事惟囏,莫我肯矜。
赫赫三事,力《广文选》误作刀虽此毕。
非我所度,退其罔日。
昔我之队,畏不此居。
今我度兹,戚戚其惧。
嗟《诗纪》作唯,注云:一作嗟我後人,命其靡常。
靖享《广文选》作共,《诗纪》同尔位,瞻仰靡荒。
慎尔会同,戒尔车服。
无媠尔仪,以保尔域。
尔无我视,不慎不整。
我之此复,惟禄之幸。
於戏後人,惟肃惟栗。
无忝显祖宋祁曰:一作位,《广文选》作位,《诗纪》同,以蕃汉室。
仪服此恭,《广文选》作“服此温恭”,《诗纪》同。棣棣其则。
咨余《广文选》作予,《诗纪》同小子,既德靡逮。
曾是车服,荒嫚以队。
明明天子,俊德烈烈。
不遂我遗,恤我九列。
我既兹恤,惟夙惟夜。
畏忌是申,供事靡憜。
天子我监,登我三事。
顾我伤队,爵复我旧。
我既此登,望我旧阶。
先后兹度,涟涟孔怀。
司直御事,我熙我盛。
羣公百僚,我嘉我庆。
于異卿士,非同我心。
三事惟囏,莫我肯矜。
赫赫三事,力《广文选》误作刀虽此毕。
非我所度,退其罔日。
昔我之队,畏不此居。
今我度兹,戚戚其惧。
嗟《诗纪》作唯,注云:一作嗟我後人,命其靡常。
靖享《广文选》作共,《诗纪》同尔位,瞻仰靡荒。
慎尔会同,戒尔车服。
无媠尔仪,以保尔域。
尔无我视,不慎不整。
我之此复,惟禄之幸。
於戏後人,惟肃惟栗。
无忝显祖宋祁曰:一作位,《广文选》作位,《诗纪》同,以蕃汉室。
◯《汉书·韦贤传附玄在传》。《广文选·卷八》。《诗纪·二》。
2.10.刘向
◇向,字子政,初名更生,楚元王交玄孙。地节中,为辇郎。神爵初,擢谏大夫。後坐罪,赎減死,拜郎中给事黄门,迁散骑谏大夫给事中。元帝卽位,擢为宗正,以忤弘恭、石显下狱,寻为中郎,复下狱为庶人。成帝卽位,召拜中郎,领护三辅都水,迁光禄大夫中垒校尉。绥和中卒,年七十二,有集六卷。
2.10.1.七言
博学多识与凡殊。
◯《文选·二·西京赋·注》。
时将昏暮白日午。
◯《文选·十三·雪赋·注》。
朅来归耕永自疎。
◯《文选·十五·思玄赋·注》,《二十一·秋胡诗·注》,《二十九·杂诗·注》。
结构野草起屋庐。
◯《文选·三十七·出师表注》作《刘歆七言诗》。
◯逯案:以韵断之,是亦向作,《选注》误作刘歆耳。
◯逯案:以韵断之,是亦向作,《选注》误作刘歆耳。
宴应作晏处从容观诗书。
◯《文选·二十三·赠士孙文始诗·注》引作刘向《七略》。
◯逯案:《七略》乃七言之误。又向字,胡刻李注本作歆,今从六臣作向。
◯逯案:《七略》乃七言之误。又向字,胡刻李注本作歆,今从六臣作向。
山鸟羣鸣我心怀。
◯《文选·二十四·赠秀才入军诗·注》。
2.11.息夫躬
◇躬,字子微,河内河阳人。哀帝初,召待诏,擢光禄大夫左曹给事中,封宜陵侯。免,寻坐祝诅,建平二年,繫狱死,有集一卷。
2.11.1.绝命辞
▷《汉书》曰:躬初待诏,数危言高论,自恐遭害,著《绝命辞》,曰:云云。後数年,乃死,如其文。
玄雲泱鬱,将安归兮。
鹰隼横厉,鸾徘徊兮。
矰若浮焱,动则机兮。
丛棘𢯆𢯆《白帖》作栈栈,《诗纪》同,曷可棲兮。
发忠忘身,自绝罔兮。
寃颈折翼,庸得往兮。
涕泣流兮,萑《御览》作雚兰。
心结愲兮,伤肝。
虹蜺曜《文选·注》作燿兮,日微。
孽杳冥兮,未开。
痛入天兮,呜謼。
寃际绝兮,谁语。
仰天光《诗纪》作高兮,自列。
招上帝兮,我察。
秋风为我唫,浮雲为我阴。
嗟若是兮,欲何留。
抚神龙兮,揽其须。
游旷迥兮,反亡期。
雄失據兮,世我思。
鹰隼横厉,鸾徘徊兮。
矰若浮焱,动则机兮。
丛棘𢯆𢯆《白帖》作栈栈,《诗纪》同,曷可棲兮。
发忠忘身,自绝罔兮。
寃颈折翼,庸得往兮。
涕泣流兮,萑《御览》作雚兰。
心结愲兮,伤肝。
虹蜺曜《文选·注》作燿兮,日微。
孽杳冥兮,未开。
痛入天兮,呜謼。
寃际绝兮,谁语。
仰天光《诗纪》作高兮,自列。
招上帝兮,我察。
秋风为我唫,浮雲为我阴。
嗟若是兮,欲何留。
抚神龙兮,揽其须。
游旷迥兮,反亡期。
雄失據兮,世我思。
◯《汉书·息夫躬传》。《文选补遗·三十四》。《诗纪·二》。又《白帖·二十九》引徊、机、棲、往四韵。《文选·三十七·始出尚书省诗·注》引微一韵。《御览·三百七十六》引兰、肝二韵。
2.12.班婕妤
◇班氏,楼烦人,班固之祖姑。成帝初,选入後宫,拜婕妤。鸿嘉中,求供养太后长信宫,有集一卷。
2.12.1.怨诗怨歌行◯《玉臺》《文选·注》作《怨诗》;《文选》《乐府诗集》作《怨歌行》
新裂《编珠》作製,《文选·注》《事类赋》並同;《诗纪》云:一作制製齐纨素,鲜《类聚》或作皎,李善本《文选》《编珠》《白帖》《事类赋》《文章正宗》《合璧事类》《诗纪》並同;《诗纪》云:一作鲜洁如霜雪。
裁为六臣本《文选》作成,《玉臺》《类聚》《诗纪》並同;《诗纪》云:一作为合欢扇,团团《编珠》作团乐;《合璧事类》作团圆;《诗纪》云:一作团圆似《编珠》作狀;《御览》或作象明黄氏《杜诗注》作秋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涼飚《类聚》《文选·注》或作风,《玉臺》《文章正宗》並同;《诗纪》云:一作风夺炎热。
棄捐《岁华纪丽》作之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裁为六臣本《文选》作成,《玉臺》《类聚》《诗纪》並同;《诗纪》云:一作为合欢扇,团团《编珠》作团乐;《合璧事类》作团圆;《诗纪》云:一作团圆似《编珠》作狀;《御览》或作象明黄氏《杜诗注》作秋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涼飚《类聚》《文选·注》或作风,《玉臺》《文章正宗》並同;《诗纪》云:一作风夺炎热。
棄捐《岁华纪丽》作之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文选·二十七》。《玉臺新詠·一》。《类聚·四十一》,又《六十九》引作《扇诗》。《白帖·四》引作《詠扇诗》。《乐府诗集·四十二》。《合璧事类·外集·六十》不著撰人。《文章正宗·二十九》。《诗纪·二》。又《杜公瞻编珠·一》引雪、月二韵。《文镜祕府论·西卷》引雪、月二韵及雪一韵。《初学记·一·月部》引雪、月二韵,又《风部》引雪、月、发三韵。《初学记·二·雪部》引雪、月二韵,又《霜部》引雪一韵。又《白帖·一·月部》引雪、月二韵,《雪部》引雪一韵作《詠扇诗》,《霜部》引雪一韵作《扇诗》。又《白帖·二》引雪一韵。又《文选·三十·和王主簿怨情诗·注》引雪、月二韵,又《三十一·杂体诗·注》引雪、月二韵。《岁华纪丽·三》引热、绝二韵作《纨扇诗》。《御览·七子二》引雪、月、发三韵作《扇诗》,又《八百十四》引雪、月二韵。黄氏集《千家注杜工部诗史补遗五·薄遊诗注》引月韵一句。《事类赋·扇赋》引雪、月、发三韵作《扇诗》。
◯逯案:《玉臺》此诗有序云:“昔汉成帝班婕妤失宠,供养於长信宫,乃作赋自伤,併为怨诗:‘云云。’”此《玉臺》编者语也。又梁元帝《谢东宫赉辟邪子锦白褊等啟》云:“鲜洁齐纨,声高赵縠。”似梁时此诗皎仍作鲜。又《类聚·五十·徐陵裴使君墓志铭》云:“明月团团,似班姬之扇。”则团圆者原应作团团。此诗盖魏代伶人所作,附此俟考。
◯逯案:《玉臺》此诗有序云:“昔汉成帝班婕妤失宠,供养於长信宫,乃作赋自伤,併为怨诗:‘云云。’”此《玉臺》编者语也。又梁元帝《谢东宫赉辟邪子锦白褊等啟》云:“鲜洁齐纨,声高赵縠。”似梁时此诗皎仍作鲜。又《类聚·五十·徐陵裴使君墓志铭》云:“明月团团,似班姬之扇。”则团圆者原应作团团。此诗盖魏代伶人所作,附此俟考。
3.汉诗卷三
3.1.杂歌谣辞
3.1.1.歌辞
3.1.1.1.平城歌
▷《汉书》曰:高祖自将兵三十二萬,击韩王信。帝先至平城,步兵未尽到。冒顿精兵三十餘萬,围帝於白登。七日,汉兵中外不得救饷。樊哙时为上将军,不能解围,天下皆歌之,後用陈平秘计得免。白登在平城东南,去平城十餘里。
平城之下《後汉书·注》作事;《诗纪》云:一作围,亦诚《後汉书·注》作甚大苦。
七日不《後汉书·注》此下有得字食,不能彀《嬾真子》作控;《後汉书·注》作弯弓弩。
七日不《後汉书·注》此下有得字食,不能彀《嬾真子》作控;《後汉书·注》作弯弓弩。
◯《汉书·匈奴传》。《後汉书·南匈奴传论·注》引《前汉书》。《乐府诗集·八十三》。《御览·三百四十八》引《史记》。《诗纪·八》。又《嬾真子·四》引“不能控弩”四字。
3.1.1.2.画一歌《诗纪》云:一作《百姓歌》
▷《汉书》曰:惠帝时,曹参代萧何为相国。初,高帝与何定天下,法令既明具,及参守职,举事无所变更,一遵何之约束,於是百姓歌之:
萧何为法《文选补遗》作政,讲《史记》作顜,《全唐文》同;《後汉书·班固传·注》作较,《文选·注》《白帖》《文选补遗》《诗纪》並同若画一。
曹参代之,守而勿失。
载其清靖《史记》作净,《文选·注》《文选补遗》《全唐文》並同;《後汉书·王充传论·注》作静,《类聚》《御览》《乐府》《诗纪》並同,民《後汉书·王充传论·注》作人,《御览》同以宁壹《史记》作一,《後汉书·王充传论·注》《类聚》《文选·注》《御览》《文选补遗》《诗纪》並同;《全唐文》作谧。
曹参代之,守而勿失。
载其清靖《史记》作净,《文选·注》《文选补遗》《全唐文》並同;《後汉书·王充传论·注》作静,《类聚》《御览》《乐府》《诗纪》並同,民《後汉书·王充传论·注》作人,《御览》同以宁壹《史记》作一,《後汉书·王充传论·注》《类聚》《文选·注》《御览》《文选补遗》《诗纪》並同;《全唐文》作谧。
◯《史记·曹相国世家》。《汉书·曹参传》。《後汉书·王充等传论·注》。《类聚·十九》。《文选·西都赋·注》。《御览·四百六十五》。《乐府诗集·八十四》。《文选补遗·三十五》。《全唐文·八百二十一·程晏萧何求继论》。《诗纪·八》。又《後汉书·班固传·注》及《白帖·二十一》並引一、失二韵。
3.1.1.3.民为淮南厉王歌
▷《汉书》曰:淮南厉王长废法不轨。文帝不忍置於法,乃载以辎车,处蜀严道邛邮,遣其子母从居,长不食而死,後民有作歌歌淮南王。帝闻之,乃追尊淮南王为厉王,置园如诸侯仪。
一尺布《鸿烈叙》作缯;《御览》或作帛尚可缝《鸿烈叙》作好童童。
一斗《旧唐书》作㪷;《鸿烈叙》作升粟《白帖》或作谷尚可舂《鸿烈叙》作饱蓬蓬;又《秘府略》缝、舂二韵颠倒,《类聚》《御览》並同。
兄弟《文选补遗》兄弟上有奈何二字二人不《史记》此下有能字,《鸿烈叙》《世说·注》《秘府略》《类聚》並同,《御览》或同相容。
一斗《旧唐书》作㪷;《鸿烈叙》作升粟《白帖》或作谷尚可舂《鸿烈叙》作饱蓬蓬;又《秘府略》缝、舂二韵颠倒,《类聚》《御览》並同。
兄弟《文选补遗》兄弟上有奈何二字二人不《史记》此下有能字,《鸿烈叙》《世说·注》《秘府略》《类聚》並同,《御览》或同相容。
◯《史记·淮南厉王传》。《汉书·淮南厉王传》。《淮南鸿烈解叙》。《世说新语·方正篇注》。《秘府略·八百六十四》。《类聚·八十五》。《白帖·二、六》。《御览·八百二十、八百四十》。《乐府诗集·八十四》作《淮南一王歌》。《旧唐书·萧至忠传》。《文选补遗·三十五》及《诗纪·八》作《淮南民歌》。
3.1.1.4.天下为卫子夫歌《乐府》作《卫皇後歌》,《诗纪》同
▷《汉书》曰:卫子夫为皇後,弟青贵震天下,天下歌之。
生男无喜,生女无《类聚》或作勿怒《御览》或作怨。
独不见卫《类聚》卫下或有青字子夫,霸天下。
◯《史记·外戚世家·褚先生跋》。《类聚·十九五十一》。《御览·百九十九、四百六十五》。《乐府诗集·八十四》。《诗纪·八》。又《御览·四百七十》引无“霸天下”三字。
3.1.1.5.郑白渠歌
▷《史记》曰:韩闻秦之好兴事,欲罢之,无令东伐。乃使水工郑国间说秦,令凿泾水自中山西邸瓠口为渠,並北山东注洛,溉泽滷之地四萬餘顷,因命曰郑国渠。
▷《汉书》曰:太始二年,赵中大夫白公,复奏穿渠引泾水。首起谷口,尾入栎阳,注渭中二百里,溉田四千五百餘顷,名曰白渠。民得其饶,歌之。
▷《汉书》曰:太始二年,赵中大夫白公,复奏穿渠引泾水。首起谷口,尾入栎阳,注渭中二百里,溉田四千五百餘顷,名曰白渠。民得其饶,歌之。
田於何所《白帖》或作处;《御览》或作许,池《初学记》作栎阳《汉纪》缺阳字谷口。
郑国在前,白渠《白帖》《御览》或作公起《汉纪》作在,《白帖》《续古文苑》並同,《书钞》或同後。
举锸《汉书》作臿,《後汉书·注》《乐府》《文选补遗》同;《文选·注》作插,《类聚》同,《御览》或同如《汉纪》作成,《续古文苑》同,《白帖》或同;《书钞》或作为,《文选·注》同,《白帖》《御览》或同雲《书钞》或作雨,決渠为雨《书钞》或作云。
水流灶下,鱼跳入釜。
泾水一石,其泥《风俗通》作埿数斗。
且溉且粪,《书钞》作“且粪且溉”,《御览》或同。长我禾《风俗通》作稷,《御览》或同黍。
衣食京师,忆《文选补遗》作一萬之《汉纪》作百萬餘,《续古文苑》同;《风俗通》作数百萬口。
郑国在前,白渠《白帖》《御览》或作公起《汉纪》作在,《白帖》《续古文苑》並同,《书钞》或同後。
举锸《汉书》作臿,《後汉书·注》《乐府》《文选补遗》同;《文选·注》作插,《类聚》同,《御览》或同如《汉纪》作成,《续古文苑》同,《白帖》或同;《书钞》或作为,《文选·注》同,《白帖》《御览》或同雲《书钞》或作雨,決渠为雨《书钞》或作云。
水流灶下,鱼跳入釜。
泾水一石,其泥《风俗通》作埿数斗。
且溉且粪,《书钞》作“且粪且溉”,《御览》或同。长我禾《风俗通》作稷,《御览》或同黍。
衣食京师,忆《文选补遗》作一萬之《汉纪》作百萬餘,《续古文苑》同;《风俗通》作数百萬口。
◯《汉纪·十五》。《乐府诗集·八十三》。《续古文苑·四》。《诗纪·八》。又《汉书·沟洫志》《风俗通·山泽篇》《御览·六十二、四百六十五》《文选补遗·三十五》並引口、後、雨、斗、黍、口六韵。又《後汉书·班固传注》《文选·二·西京赋注》《初学记·六》並云出《史记》,引口、後、雨、斗、黍、口六韵。又《书钞·三十九》《类聚·六十五》《御览·八百二十一》並引口、後、雨、斗、黍五韵。又《白帖·二》《白帖·二十三》並引口、後、雨、斗四韵。又《书钞·百五十六》引口、後、云、黍四韵。
◯逯案:《诗纪》此歌據《沟洫志》,今依《汉纪》补足之。又今本《史记》不载此歌,而《後汉书》及《文选·注》皆云出《史记》,其所據本或異也。
◯逯案:《诗纪》此歌據《沟洫志》,今依《汉纪》补足之。又今本《史记》不载此歌,而《後汉书》及《文选·注》皆云出《史记》,其所據本或異也。
3.1.1.6.颍川儿歌
▷《汉书》曰:灌夫不好文学,喜任侠,已然诺。诸所与交通,无非豪桀大猾,有纍数千萬,食客日数十百人。陂池田园,宗族宾客为权利,横颍川。颍川儿歌之,曰:
颍水《白帖》作川,《御览》同清,灌氏宁。
颍水《白帖》作川浊,灌氏族。
颍水《白帖》作川浊,灌氏族。
◯《史记·灌夫传》。《汉书·灌夫传》。《白帖·七》。《御览·六十三》。《寰宇记·七》。《诗纪·八》作《颍川歌》。
3.1.1.7.牢石歌
▷《汉书》曰:元帝时,宦官石显为中书令,与仆射牢梁少府五鹿充宗为党友,诸附倚者皆得宠位。民歌之,言其兼官據势也。
牢邪石邪,五鹿客邪。
印何纍纍,绶《御览》绶下有何字若若邪。
印何纍纍,绶《御览》绶下有何字若若邪。
◯《汉书·佞幸传》。《御览·四百六十五》。《乐府诗集·八十四》。《文选补遗·三十五》作《印绶歌》。《诗纪·八》。
3.1.1.8.上郡吏民为冯氏兄弟歌
▷《汉书》曰:成帝时,冯野王为上郡太守。其後,弟立亦自五原太守徙西河上郡,立居职公廉,治行略与野王相似,而多智有恩贷,好为条教。吏民嘉美野王立相代为太守,歌之曰:
大冯君,小冯君。
兄弟继踵相因循。
聪明贤知《类聚》作圣智,《御览》或同惠吏《御览》或作恩惠民《御览》或作人。
政如鲁、卫德化钧《白帖》作均,《御览》或同。
周公、康叔犹二君。
兄弟继踵相因循。
聪明贤知《类聚》作圣智,《御览》或同惠吏《御览》或作恩惠民《御览》或作人。
政如鲁、卫德化钧《白帖》作均,《御览》或同。
周公、康叔犹二君。
◯《汉书·冯野王传》。《书钞·七十四》。《类聚·十九》。《御览·二百六十、三百九十六、四百六十五》。《乐府诗集·八十五》作《上郡歌》。《文选补遗·三十五》作《冯君歌》。《诗纪·八》作《上郡歌》。又《白帖·二十一》引君、循、均三韵。
3.1.1.9.长安为尹赏歌
▷《汉书》曰:赏,字子心,钜鹿杨氏人。永始、元延间,上怠於政,贵戚骄恣,交通轻侠,藏匿亡命。长安中姦猾浸多,羣辈杀吏,受赇报讐,赏以三辅高第选守长安。赏至,修治长安狱,穿地方深各数丈,致令辟为郭,以石覆其口,名为虎穴,乃收捕轻薄少年恶子,得数百人,内穴中,覆以大石。百日後,令死者家自发取,亲属号哭,道路歔欷,长安歌之,曰:
安所求之死,桓东少年场。
生时谅不谨,枯骨後《匡谬正俗》作复,是何葬。
生时谅不谨,枯骨後《匡谬正俗》作复,是何葬。
◯《汉书·尹赏传》。《匡谬正俗·五》。《诗纪·八》作《尹赏歌》。
◯逯案:死与屍通。
◯逯案:死与屍通。
3.1.1.10.长安百姓为王氏五侯歌
▷《汉书》曰:成帝河平二年,悉封舅大将军王凤庶弟谭为平阿侯、商为成都侯、立红阳侯、根曲阳侯、逢时高平侯,五人同日封,故世谓之五侯。时五侯羣弟,争为奢侈,後庭姬妾,各数十人。罗钟磬,舞郑女,作优倡,狗马逐驰,大治第室,起土山渐臺,洞门高廊阁道,连属弥望,百姓歌之,言其奢侈如此。案:高都、外杜皆长安里名。
五侯初起,曲阳最怒。
坏決《御览》或作決坏高都,连竟《水经》作竟连,《御览》或作竟连,或作连境外《御览》或作五杜。
土山渐臺,西《水经》西上有像字,《文选·注》《御览》並同,惟字作象白虎。
坏決《御览》或作決坏高都,连竟《水经》作竟连,《御览》或作竟连,或作连境外《御览》或作五杜。
土山渐臺,西《水经》西上有像字,《文选·注》《御览》並同,惟字作象白虎。
◯《汉书·元皇後传》。《水经·渭水注》。《文选·十四·征赋注》。《御览·六十二、四百六十五》。《乐府诗集·八十五》。《诗纪·八》作《五侯歌》。
◯此歌末句西字上,《水经》《文选·注》及《御览》並有象字。案:《汉书》:曲阳侯第土山渐臺类白虎殿云云,似原有象字。今本《汉书》盖脱,当據补。
3.1.1.11.闾里为楼护歌
▷《汉书》曰:楼护字君卿,为京兆吏数年,甚得名誉,与谷永俱为五侯上客。母死,送葬者致车二三千两,闾里歌之,曰:
五侯治丧楼君卿。
◯《汉书·楼护传》。《诗纪·八》作《楼护歌》。
3.1.1.12.刘圣公宾客醉歌
▷《续汉书》曰:时圣公聚客,家有酒,请游徼饮。宾客醉歌言:云云。游徼大怒,缚捶数百。
朝亨《御览》作烹两都尉,游徼後来用调羹味。
◯《後汉书·刘玄传注》。《御览·八百四十六》。
3.1.1.13.匈奴歌
▷《西河旧事》曰:焉支山,东西百餘里,南北二十里,亦有松柏五木,其水草美茂,宜畜牧,与祁连山同。匈奴失祁连、焉支二山,歌曰:
亡《乐府》作失,《雲麓漫钞》《尔雅翼》同;《御览》或误作使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尔雅翼》作繁息《雲麓漫钞》作殖。
失我焉支《尔雅翼》作阏氏山,使《乐府》作令我妇女无颜色。《乐府》息、色二韵颠倒,《诗纪》同。
◯《御览·五十七百十九》。《寰宇记·百五十二》。《乐府诗集·八十四》。《雲麓漫钞·一》。《尔雅翼·三》。《诗纪·八》。
◯逯案:《诗纪》原题注为《十道志》,今改从《寰宇记》所引之《西河旧事》。
◯逯案:《诗纪》原题注为《十道志》,今改从《寰宇记》所引之《西河旧事》。
3.2.谣辞
3.2.1.长沙人石虎谣
▷《寰宇记》曰:长沙县石虎在县东四里,每食仓廪。当吴芮为王之时,仓廪废耗,芮以生肉祭之,後截其头,截其身,由是长沙人谣曰:
石虎头截,仓廪不阙。
◯《寰宇记·一百十四》。
3.2.2.元帝时童谣
▷《汉书》曰:元帝时童谣:云云。至成帝建始二年三月戊子,北宫中井泉稍上,溢出南流。井水,阴也;灶烟,阳也。玉堂金门,至尊之居,象阴盛而灭阳,窍有宫室之应也。王莽生於元帝初元四年,至成帝封侯,为三公辅政,因以篡位。
井水溢,灭灶烟。
灌玉堂,流金门。
灌玉堂,流金门。
◯《汉书·五行志》。《初学记·二十五》。《御览·百八十九、八百七十一》。《乐府诗集·八十八》。《诗纪·八》。
3.2.3.长安谣
▷《汉书》曰:成帝初,丞相御史条奏石显旧恶,及其党牢梁、陈顺皆免官。显与妻子徙归故郡,忧懑不食,道病死。诸所交结,以显为官,皆废罢。少府五鹿充宗左迁玄菟太守,中丞伊嘉为雁门都尉,长安谣云:
伊徙鴈,鹿徙《御览》脱此字菟。
去牢与陈,实无贾《乐府》作价。
去牢与陈,实无贾《乐府》作价。
◯《汉书·佞幸传·石显传》。《御览·四百六十五》。《乐府诗集·八十七》。《诗纪·八》。
3.2.4.成帝时童谣
▷《汉书》曰:成帝时童谣:云云。後帝为微行出游,常与富平侯张方俱称富平侯家人,过阳阿主作乐。见舞者赵飞燕而幸之,故曰“燕燕尾涏涏”,美好貌也;“张公子”,谓富平侯也;“木门仓琅根”,为宫门铜锾,言将尊贵也。後遂立为皇後。弟昭仪贼害後宫皇子,卒皆伏辜,所谓“燕飞来,啄皇孙;皇孙死,燕啄矢”者也。
燕燕,尾涏涏官本《汉书》作涎涎,《占经》《诗纪》同;《玉臺》作殿殿。
张公子,时相见。
木门,仓琅玉臺作狼根。
燕飞来,啄皇孙。
皇孙死,燕啄矢。
张公子,时相见。
木门,仓琅玉臺作狼根。
燕飞来,啄皇孙。
皇孙死,燕啄矢。
◯《汉书·五行志》。《汉书·外戚传》。《开元占经·百十三》。《乐府诗集·八十八》作成帝时《燕燕童谣》。《文选补遗·三十五》作《西汉童谣》。《锦繡萬花谷·三十九》。《诗纪·八》。又《玉臺新詠·九》引殿、见、根、孙四韵。
3.2.5.成帝时歌谣
▷《汉书》曰:成帝时歌谣又曰:云云。桂,赤色,汉家象;华不实,无继嗣也。王莽自谓黄象,黄爵巢其颠也。
邪径败良田,谗口《占经》作言乱善人。
桂树华《事类赋》作秋不实,黄爵《风雅翼》作雀巢其颠。
故《占经》作昔,《文选补遗》《事类赋》《诗纪》並同为人所羡,今为人所怜。
桂树华《事类赋》作秋不实,黄爵《风雅翼》作雀巢其颠。
故《占经》作昔,《文选补遗》《事类赋》《诗纪》並同为人所羡,今为人所怜。
◯《汉书·五行志》。《开元占经·百十三》作成帝时童谣。《乐府诗集·八十八》。《文选补遗·三十五》作《西汉童谣》。《事类赋·雀赋》作古诗。《风雅翼·补遗·下》作《成帝时黄雀谣》。《诗纪·八》。又《玉臺新詠·九》引人、颠二韵。《御览·九百二十二》作古诗,引颠一韵。
3.2.6.汝南鸿隙陂童谣
▷《汉书》曰:汝南旧有鸿隙大陂,郡以为饶。成帝时,关东数水,陂溢为害。翟方进为相,与御史大夫孔光共遣掾行视,以为決去陂水,其地肥美,省堤防费而无水忧,遂奏罢之。及翟氏灭,乡里归恶,言方进请陂下良田不得而奏罢陂云。王莽时,常枯旱,郡中追怨方进,时有童谣:云云。子威,方进字。
坏陂谁,《後汉书》作“败我陂者”;《水经注》作“败我陂”;《类聚》作“怀我陂”。翟子威。
饭《後汉书》作饴我豆《类聚》脱豆字,食《後汉书》作大豆羹《後汉书》作亨我二字;《御览》误作美芋葵《後汉书》作魁,《类聚》《白帖》《御览》並同。
反《白帖》作及乎《白帖》无乎字覆,陂当复。
谁云《白帖》作言,《御览》同者《白帖》无者字,两黄鹄。
饭《後汉书》作饴我豆《类聚》脱豆字,食《後汉书》作大豆羹《後汉书》作亨我二字;《御览》误作美芋葵《後汉书》作魁,《类聚》《白帖》《御览》並同。
反《白帖》作及乎《白帖》无乎字覆,陂当复。
谁云《白帖》作言,《御览》同者《白帖》无者字,两黄鹄。
◯《汉书·翟方进传》。《白帖·二》。《御览·七十二》。《乐府诗集·八十八》作《王莽时汝南童谣》。《文选补遗·三十五》。《诗纪·八》作《鸿隙陂童谣》。又《後汉书·许杨传》引威、魁、复三韵。《水经·淮水注》引威、复二韵。《类聚·八十七》引威、葵二韵。《御览·九百七十五》引威、魁二韵。
◯逯案:此歌《後汉书》引作歌谣,是也,又《後汉书》引文较原歌为略,惟“饭我豆食”句,《後汉书》竟作“饴我大豆,亨我芋魁。”此可異者。逯谓歌中我字皆虚声,因记录有详略,故有小異,实则此三言之歌也。
◯逯案:此歌《後汉书》引作歌谣,是也,又《後汉书》引文较原歌为略,惟“饭我豆食”句,《後汉书》竟作“饴我大豆,亨我芋魁。”此可異者。逯谓歌中我字皆虚声,因记录有详略,故有小異,实则此三言之歌也。
3.2.7.王莽末天水童谣
▷《续汉书》曰:王莽末,天水童谣曰:云云。时隗嚣初起兵於天水,後意稍广,欲为天子,遂破灭。嚣少病蹇,吴门,冀郭门名也,缇羣,山名也。
出吴门,望缇羣。
见一蹇人,言“欲上天”。
令天可上,地上《文选补遗》作下安得民《後汉书·注》作人。
见一蹇人,言“欲上天”。
令天可上,地上《文选补遗》作下安得民《後汉书·注》作人。
◯《续汉书·五行志》。《後汉书·隗嚣传注》。《文选补遗·三十五》作《天水童谣》。《诗纪·八》。
3.2.8.更始时南阳童谣
▷《续汉书》曰:更始时南阳有童谣曰:云云。是时更始在长安,世祖为大司马,平定河北。更始大臣並谮专权,故谣妖作也。後更始遂为赤眉所杀,是更始之不谐,在赤眉也,世祖自河北兴。
谐不谐,在赤眉。
得不得,在河北。
得不得,在河北。
◯《续汉书·五行志》。《後汉书·光武纪注》。《乐府诗集·八十八》。《文选补遗·三十五》作《南阳童谣》。《诗纪·八》。
3.3.谚语
3.3.1.曹邱生引楚人谚
▷《史记》曰:楚人曹邱生,辩士,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勿与通。曹邱生欲得书请季布,窦长君曰:“季将军不说足下,足下勿往。”固请书,遂行,使人先发书。季布果大怒,待曹邱,曹邱至,卽揖季布曰:“楚人谚曰:云云。足下何以得此声於梁、楚间哉。”季布乃大说,引入,留数月,为上客,厚送之。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邱扬之也。
得《白帖》无得字黄金百斤《御览》或作镒;《汉书》无斤字,不如得《御览》或无得字季布一《汉书》无一字诺。
◯《史记》及《汉书·季布传》。《白帖·二》。《御览·四百三十、四百六十三、四百九十五、八百九》。《诗纪·九》作《楚人谚》。
3.3.2.汉人引鄙语
▷《韩诗外传》曰:夫明镜者,所以照形也;往古者,所以知今也。鄙语曰:
不知《汉书》作习为吏,视已成《大戴记》作如视已,《新书》作而视已事。
◯《韩诗外传·五》。《大戴记·保傅篇》。《汉书·贾谊传》。贾子《新书·保傅篇》。《御览·四百九十六》。
3.3.3.韩安国引语
▷《汉书》曰:韩安国云:治天下终不用私乱公。语曰:
虽有亲父,安知《史记》知下有其字,下同不为虎。
虽有亲兄,安知不为狼。
虽有亲兄,安知不为狼。
◯《史记·韩安国传》。《汉书·韩安国传》。
3.3.4.桓宽引语
▷《盐铁论》曰:秦兼萬国之地,有四海之富,而意不赡,非宇小而用菲者,欲多而下不堪其求也。语曰:
厨有腐肉,国有饥民。
厩有肥马,路有馁人。
厩有肥马,路有馁人。
◯《盐铁论·园池篇》。
3.3.5.桓宽引鄙语
▷《盐铁论》曰:大夫曰:“鄙语曰:‘云云。’以世俗言之,乡曲有桀人尚辟之。今匈奴公为寇,侵扰边境,是以县官厉武,以讨不义,设机械,以备不仁。”
贤者容不辱。
◯《盐铁论·备胡篇》。
3.3.6.《淮南子》引谚
▷《淮南子》曰:乱世之法,高为量而罪不及,重为任而罚不胜,危为禁而诛不敢。民困於三责,则饰智而诈上,犯邪而干免,故谚曰:
鸟穷则噣,兽穷则𧢻,人穷则诈。
◯《淮南子·齐俗训》
3.3.7.邹阳引谚
▷《史记》曰:邹阳狱中上书曰:臣闻比干剖心,子胥鸱夷。臣始不信,乃今知之。願大王孰察,少加怜焉。谚曰:云云。何则?知与不知也。
白《史记》《汉书》白上有有字头如新,倾葢如故。
◯《史记》及《汉书·邹阳传》。《文选·三十九》。
3.3.8.司马相如引谚
▷《史记》曰:是时天子方好自击熊彘,驰逐野兽,相如上疏谏之:鄙谚曰:云云。言虽小可以喻大,願陛下幸察。
家累千金《史记》《御览》金下有者字,坐不垂堂。
◯《史记·司马相如传》。《汉书·马相如传》。《御览·四百九十五》。
◯逯案:《史记·袁盎传》云:臣闻“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百金之子,不骑衡。”《汉书·盎传》载此无坐字。《白帖·八》引《汉书》曰:“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百金之子,立不倚衡。”又《御览·三百九十三》引《汉书》谚曰:“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又《三国志·薛综传》谚曰:“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似此谚原为四言四句,相如所引既不全,且似已加删改也。而今本《汉书》作七言,恐亦经後人删落。
◯逯案:《史记·袁盎传》云:臣闻“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百金之子,不骑衡。”《汉书·盎传》载此无坐字。《白帖·八》引《汉书》曰:“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百金之子,立不倚衡。”又《御览·三百九十三》引《汉书》谚曰:“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又《三国志·薛综传》谚曰:“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似此谚原为四言四句,相如所引既不全,且似已加删改也。而今本《汉书》作七言,恐亦经後人删落。
3.3.9.贡禹引俗语
▷《汉书》曰:禹又言:郡国择便巧史书习於计簿能欺上府者,以为右职。取勇猛能操切百姓者,以苛暴威服下者,使居大位。故亡义而有财者显於世,欺谩而善书者尊於朝,誖逆而勇猛者贵於官,故俗皆曰:
何以孝弟为,财多而光荣。
何以礼义为,史书而仕宦。
何以谨慎为,勇猛而临官。
何以礼义为,史书而仕宦。
何以谨慎为,勇猛而临官。
◯《汉书·贡禹传》。
◯逯案:故俗皆曰:云云。皆假为谐,亦通。
◯逯案:故俗皆曰:云云。皆假为谐,亦通。
3.3.10.司马迁引谚
▷《史记》曰: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谚曰:云云。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李将军传》。《汉书·李广传》。《御览·四百九十五、九百六十八》。
3.3.11.司马迁引谚
▷《史记》曰:人富而仁义附焉,富者得势益彰。谚曰:云云,此非空言也。
千金之子,不死於市。
◯《史记·货殖传》。《御览·四百九十五》。
3.3.12.司马迁引谚
▷《史记》曰:谚曰:云云,固无虚言。非独女以色媚,而仕宦亦有之。
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徐广云:遇一作偶合。
◯《史记·佞幸传》。
3.3.13.司马迁引鄙语
▷《史记》曰:鄙语云:云云。白起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然不能救患於应侯。王翦为秦将,夷六国,然不能辅秦建德,固其根本。偷合取容,以至圽身,彼各有所短也。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史记·白起王翦传赞》。
3.3.14.褚先生引谚
▷《史记》曰:褚先生曰:“尹夫人自请武帝,願望见邢夫人。”乃诏使邢夫人衣故衣,独身来前。尹夫人乃低头而泣,自痛其不如也,谚曰:
美女入室,恶女之仇。
◯《史记·外戚世家》。《御览·百四十四、三百八十》。
3.3.15.褚先生引谚
▷《史记》曰:褚先生曰:“东郭先生久待诏公车,贫困饥寒,道中人笑之。及其拜二千石,立名当世,所谓衣褐怀宝者也,谚曰:”
相马失之瘦,相士失之穷。
◯《史记·滑稽列传》。
3.3.16.路温舒引俗语
▷《汉书》曰:温舒上书曰:臣闻秦有十失,其一尚存,治狱之吏是也。是以狱吏专为深刻残贼而亡极,媮为一切,不顾国患,此世之贼也。故俗语曰:
画地为狱《书钞》作牢,议不入。
刻木为吏,期《书钞》作议不对。
刻木为吏,期《书钞》作议不对。
◯《汉书·路温舒传》。《书钞·七十七》。《诗纪·九》作《谚》。
3.3.17.刘向引谚
▷《说苑》曰:存亡祸福,其要在身。圣人重诫,敬慎所忽。谚曰:
诫无垢,思无辱。
◯《说苑·敬慎篇》。
3.3.18.薛宣引鄙语
▷《汉书》曰:宣上疏曰:政教烦碎,咎在部刺史,或不循守条职,举错各以其意,以求吏民过失。郡县相迫促,亦内相刻,流至众庶。鄙语曰:云云。宜明申敕,使昭然知本朝之要务。
苟政不亲,烦苦伤恩。
◯《汉书·薛宣传》。
3.3.19.刘辅引里语
▷《汉书》曰:成帝欲立赵偼妤为皇後,先下诏封偼妤父临为列侯。辅上书言:妙选有德之世,考卜窈窕之女,以承宗庙,犹恐晚暮。今乃触情纵欲,倾於卑贱之女,欲以母天下。不畏于天,不愧于人,惑莫大焉。里语曰:
腐《御览》作朽木不可以《御览》或无以字为柱。
卑人不可以《御览》或无以字为主。
卑人不可以《御览》或无以字为主。
◯《汉书·刘辅传》。《御览·一百八十七、二百二十三、四百九十五》。
3.3.20.王嘉引里谚
▷《汉书》曰:是时侍中董贤爱幸於上,遂下诏封贤等。下丞相御史,益封贤二千户,嘉封还诏书。因奏封事谏曰:高安侯贤,佞幸之臣。陛下倾爵位以贵之,单货财以富之,损至尊以宠之。主威已黜,府藏已竭,唯恐不足。财皆民力所为,往古以来,贵臣未尝有此,流闻四方,皆同怨之。里谚曰:云云,臣常为之寒心。
千人所指,无病而死。
◯《汉书·王嘉传》。《全唐文·二百七十七·柳泽上睿宗书》。
3.3.21.《氾胜》之引谚
▷《氾胜之书》曰:麦生黄色,伤於太稠,稠者锄而稀之。秋锄以棘柴褛之以壅麦根,故谚曰:
子欲富,黄金覆。
◯《齐民要術·二》。
3.3.22.《氾胜》之引古语
土长冒撅,陈根可拔,耕者急发。
◯《礼记·月令注》。
3.3.23.马廖引长安语《乐府诗集》作《城中谣》,《诗纪》同
▷《後汉书》曰:明德皇後既立,躬履节俭,事从简约。廖虑美业难终,上疏长乐宫以劝成德政曰:百姓不足,起於世尚奢靡。长安语曰:
城中好高髻《文选补遗》误作结,四方高《御览》或作且一尺。
城中好广《玉臺》作大,《类聚》《文选补遗》同眉,四方且《玉臺》作眉,《文选补遗》同;《御览》或作过,或作画半额。
城中好大《玉臺》作广,《类聚》《文选补遗》同,《御览》或作广袖,四方全《玉臺》作用,《诗纪》同匹帛。
城中好广《玉臺》作大,《类聚》《文选补遗》同眉,四方且《玉臺》作眉,《文选补遗》同;《御览》或作过,或作画半额。
城中好大《玉臺》作广,《类聚》《文选补遗》同,《御览》或作广袖,四方全《玉臺》作用,《诗纪》同匹帛。
◯《後汉书·马援传附马廖传》。《玉臺新詠·一》作《汉时童谣歌》。《类聚·四十三》。《御览·四百九十五》。《乐府诗集·八十七》。《文选补遗·三十五》作《长安谣》。《诗纪·八》。又《御览·三百六十四》引额一韵,《八百十八》引帛一韵。
3.3.24.汉人为黄公语
▷《奚囊橘柚》曰:汉高帝时,有黄公,不事生产。日牵一黄斑虎乞食於道,饮食稍不腆,辄解其缚虎,便咆哮作噬人状。人人震慑,多畀钱米,始谢去。人有语曰:云云。入山遇猛虎,辄畏之曰黄公来,猛兽无不垂头掉尾而去。人又语曰:云云。
虎莫凶,有黄公。
◯《古谣谚·七十》。
猛兽回。黄公来。
◯同上。
◯逯按:此殆後人假托,姑附於此。
◯逯按:此殆後人假托,姑附於此。
3.3.25.时人为应曜语
▷《广韵》曰:汉有应曜,隐於淮阳山中,与四皓俱徵。曜独不至,时人语之曰:
南山四皓,不如淮阳一老。
◯《广韵·十六蒸》。
3.3.26.关东为甯成号
▷《史记》曰:甯成家居,上欲以为郡守。御史大夫弘曰:“臣居山东为小吏时,甯成为济南都尉,其治如狼牧羊,成不可使治民。”上乃拜成为关都尉。岁餘,关东吏隶郡国出入关者,号曰:
宁见乳虎,无值甯成之《书钞》无之字怒。
◯《史记·酷吏传·义纵传》。《汉书·义纵传》。《书钞·四十一》。
3.3.27.长安为韩嫣语
▷《西京杂记》曰:韩嫣好弹,以金为丸,一日所失者十餘。长安为之语:云云。京师儿童每闻嫣出弹辄随之,望丸所落,便拾取焉。
苦《白帖》作若,《御览》或同饥寒,逐弹《白帖》作金,《御览》或同丸。
◯《西京杂记·四》。《白帖·十四》。《御览·四百九十六、七百五十五、八百十一》。《诗纪·九》作《逐弹丸》。
3.3.28.诸儒为朱雲语
▷《汉书》曰:少府五鹿充宗贵幸,为梁丘易。元帝好之,欲考其異同,令与诸易家论。充宗辨口,诸儒莫能抗。有荐朱雲者,召入摄齐登堂,抗首而请,音动左右。故诸儒为之语曰:
五鹿嶽嶽《类聚》作岳岳,《御览》或同,朱雲折其角。
◯《汉书·朱雲传》。《类聚·五十五》。《白帖·二十六》。《御览·四百六十三、四百九十五、六百十五》。《诗纪·九》作《五鹿》。
3.3.29.长安为王吉语
▷《汉书》曰:王吉少时,居长安。其东家有枣树垂吉庭中,吉妇取以啖吉,吉知而去妇。东家闻,欲伐其树,邻里止之。因请吉还妇,里中为之语曰:
东家有《类聚》作枣,《诗纪》同树,王阳妇去《御览》或作女妇。
东家枣完,去妇复还。
东家枣完,去妇复还。
◯《汉书·王吉传》。《类聚·八十七》。《御览·四百九十五、五百二十一、九百六十五》。《诗纪·九》作《东家枣》。
3.3.30.世称王贡语
▷《汉书·王吉传》曰:吉与贡禹为友,世称:云云。言其取舍同也。
王阳在位,贡公《後汉书·注》作禹弹冠。
◯《汉书·王吉传》。《後汉书·王丹传注》。《白帖·十二》。
3.3.31.长安为萧朱王贡语
▷《汉书》曰:萧育少与陈咸、朱博为友,著闻当世,往者有王阳、贡公。故长安语曰:云云。言共相荐达也。
萧朱结绶,王贡弹冠。
◯《汉书·萧育传》。《风俗通·穷通篇》。《类聚·二十一》。《初学记·十八》。《白帖·十》。《御览·四、百十四、百九十五。》
3.3.32.吏民为赵、张、三王语
▷《汉书》曰:王吉子骏,成帝欲大用之,出骏为京兆尹,试以政事。先是京兆有赵广汉、张敞、王尊、王章,至骏皆有能名,故京师称曰:
前有赵张,後有三王。
◯《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赞》,又《王吉传》。《书钞·三十九》。《类聚·六》。《白帖·二十一》。《文选·十·潘安仁西征赋注》。《御览·四百九十五》。《诗纪·五》作《三王》。
3.3.33.邹鲁谚
▷《汉书》曰:韦贤少子玄成,复以明经历位至丞相,故邹鲁谚曰:
遗子黄金满籯,不如《类聚》《白帖》此下有教子二字,《御览》或同一经。
◯《汉书·韦贤传》。《类聚·八十三》。《白帖·二十六》。《御览·四百九十五、五百十八、六百十三、七百六十四、八百九》。《诗纪·九》。
◯逯案:《类聚》《白帖》所引有教子二字,於义较胜,可據补。
◯逯案:《类聚》《白帖》所引有教子二字,於义较胜,可據补。
3.3.34.诸儒为匡衡语
▷《汉书》曰:衡好学,家贫佣作,以供资用,尢精力过绝人。诸儒为之语曰:
无说诗,匡鼎来。
匡说诗,解人颐。
匡说诗,解人颐。
◯《汉书·匡鼎传》。《西京杂记·二》。《诗纪·八》作《匡衡歌》。
3.3.35.京师为诸葛豐语
▷《汉书》曰:诸葛豐,元帝擢为司隶校尉,刺举无所避,京师为之语曰:
间《白帖》作闻何阔,逢诸葛。
◯《汉书·诸葛豐传》。《书钞·三十六、三十七》。《白帖·十三》。《御览·二百五十、四百二十七、四百九十五》。《诗纪·九》作《诸葛豐》。
3.3.36.诸儒为张禹语
▷《汉书》曰:成帝卽位。张禹为《论语》章句献之。诸儒为之语曰:
不《汉书》无不字欲为论,念张文。
◯《汉书·张禹传》。《西京杂记·二》。《御览·四百九十五》。《诗纪·九》作《张文》。
3.3.37.长安为谷永楼护号
▷《汉书》曰:楼护,字君卿,精辩论议,常依名节,听者皆竦。与谷永俱为五侯上客,长安号曰:
谷《御览》或无谷字子雲《书钞》雲下有之字,《类聚》同,《御览》或同笔札,楼《书钞》《御览》或作娄君卿《书钞》卿下有之字,《类聚》同,《御览》或同喉《御览》或作唇舌。
◯《汉书·楼护传》。《书钞·百三百四》。《类聚·三十三、五十八》。《御览·四百六十三、四百九十五、五百九十五、六百六》。《诗纪·九》作《谷楼》。
3.3.38.时人为甄豐语
▷《後汉书》曰:王莽为宰衡时。甄豐旦夕入谋议。时人语曰:
夜半客,甄长伯。
◯《後汉书·彭宠传》。
3.3.39.长安为张竦语
▷《汉书》曰:安众侯刘崇与相张绍进攻宛,不得入而败。竦与崇族父刘嘉诣阙自归,王莽赦弗罪。竦为崇作奏,莽大说,後又封竦为淑德侯,长安为之语曰:
欲求封,过张柏松。
力战鬭,不如巧为奏。
力战鬭,不如巧为奏。
◯《汉书·王莽传》。
3.3.40.时人为王莽语
▷《蔡邕独断》曰:古帻无巾,王莽头秃,乃始施巾,故语曰:
莽头《续汉志注》作王莽,《独断》同,《御览》或同秃,此句《御览》或作“王头秃[巾秃]”。帻施《御览》或作如屋。
◯《续汉书·舆服志》。《独断·下》。《御览·四百九十六、六百八十七、七百四十》。《诗纪·九》作《帻如屋》。
3.3.41.东方为王匡廉丹语
▷《汉书》曰:地皇三年四月。王莽遣太师王匡更始将军廉丹东。太师、更始合将锐士十餘萬人。所过放纵。东方为之语曰:
宁逢赤眉,不逢太师。
太师尚可,更始杀我。
太师尚可,更始杀我。
◯《汉书·王莽传》。
3.3.42.时人为蒋诩谚
▷嵇康《高士传》曰:蒋诩,字元卿,杜陵人,为兖州刺史,王莽为宰衡。诩奏事到灞上,称病不进,归杜陵。荆棘塞门,舍中三径,终身不出,时人谚曰:
楚国二龚,不如杜陵蒋翁。
◯《御览·五百十》。《诗纪·九》作《杜陵蒋翁》。
3.3.43.京师为杨雄语
▷《汉书》曰:王莽篡位後,复上符命者,莽尽诛之。时扬雄校书天禄阁,使者欲收雄。雄恐,乃从阁自投,幾死。京师为之语曰:
惟寂《白帖》此下有惟字,《文选·注》《御览》《诗纪》並同寞《文选·注》作漠,《诗纪》作莫,自投《白帖》此下有于字,《文选·注》《御览》《诗纪》並同阁。
爰清《诗纪》有爰字,《御览》清下或有爰字静,作《诗纪》作上有无字,《御览·四百》作上或有无字符命。
爰清《诗纪》有爰字,《御览》清下或有爰字静,作《诗纪》作上有无字,《御览·四百》作上或有无字符命。
◯《汉书·师古注》:今流俗本云:“惟寂惟寞,自投於阁。爰清爰静,无作符命。”妄增之。
◯《汉书·扬雄传》。《御览·四百九十五》。又《白帖·三十》。《文选·三十·齐中读书诗注》《御览·一百八十四》並引阁一韵。《诗纪·九》作《投阁》。
◯《汉书·扬雄传》。《御览·四百九十五》。又《白帖·三十》。《文选·三十·齐中读书诗注》《御览·一百八十四》並引阁一韵。《诗纪·九》作《投阁》。
3.3.44.时人为扬雄桓谭语
▷《广舆记》曰:汉桓谭字君山,宿州人,博学有文章名。光武欲以谶決疑,桓谭谏,出为六安丞,著新论,藏书甚多。时人语曰:
玩扬子雲之篇,乐於居千乘之官。
挟桓君之书,富於积《广舆记》无积字猗顿之财《广舆记》无之财二字。
挟桓君之书,富於积《广舆记》无积字猗顿之财《广舆记》无之财二字。
◯《广舆记·二》。《潛确类书·八十》。
3.3.44.更始时长安中语
▷《东观汉记》曰:更始在长安,所授官爵皆羣小贾人,或膳夫庖人。长安为之语曰:
灶下养,中郎将。
烂羊胃,骑都尉。
烂羊头,关内《白帖》作封公侯。
烂羊胃,骑都尉。
烂羊头,关内《白帖》作封公侯。
◯《後汉书·刘玄传》。《类聚·四十五》。《白帖·十二》。《御览·九十二、百三四、百九十五、九百二》。又《文选补遗·三十五》作《长安谣》。《诗纪·九》作《灶下养》。
3.3.45.时人为戴遵语
▷《後汉书》曰:遵字子高,王莽篡位,称疾归乡里。家富,好给施,尚侠气,食客尝三四百人,时人为之语曰:
关东大豪,戴子高。
◯《後汉书·戴良传》。
3.3.46.三辅为张氏何氏语
▷《三辅決录注》曰:张氏得钩,何氏得筭,故三辅旧语曰:
何氏筭《广记》作策,张氏钩。
何氏肥,张氏瘦。
何氏肥,张氏瘦。
◯《御览·三百七十八》。《太平广记·三百九十一》。
3.3.47.时人为张氏谚
▷《文士传》曰:留侯七世孙张讚,字子卿,初居吴县相人里,时人谚曰:
相里张,多贤良。
积善应,子孙昌。
积善应,子孙昌。
◯《御览·四百九十六》。
3.3.48.桓谭引谚论巧习
▷《新论》曰:扬子雲工于赋,王君大习兵器,余欲从二子学。子雲曰:“能读千赋则善赋。”君大曰:“能观千剑则晓剑。”谚曰:
伏习象神,巧者不过习者之门。
◯《意林·三》。
3.3.49.桓谭引关东鄙语
▷《新论》曰:关东鄙语曰:
人间长安乐,出《类聚》出上有则字,《文选·注》《御览》同门西向《类聚》《文选·注》作向西;《御览》西上有而字笑《文选·注》笑上有而字。
知《初学记》知上有人字肉味美《初学记》无美字,对《类聚》对上有则字,《御览》同;《初学记》对上有卽字屠门而大《类聚》无大字嚼《御览》或误屑。
知《初学记》知上有人字肉味美《初学记》无美字,对《类聚》对上有则字,《御览》同;《初学记》对上有卽字屠门而大《类聚》无大字嚼《御览》或误屑。
◯《书钞·百四十五》。《类聚·七十二》。《初学记·二十六》。《文选·四十二·与吴季重书注》。《白帖·五》。《御览·四百九十六、八百二十八、八百六十三》。
汉诗卷四
4.1.郊庙歌辞
4.1.1.安世房中歌
▷《汉书》曰:汉房中祠乐,高祖唐山夫人所作也。周有《房中乐》,至秦改名《寿人》。凡乐,乐其所生,礼不忘本。高祖乐楚声,故房中乐楚声也。孝惠二年,使乐府令夏侯宽备其箫管,更名《安世乐》。《安世房中歌》十七章,其诗曰:
大孝备矣,休德昭清。
高张四县,乐充宫庭。
芬树羽林,雲景杳冥。
金支秀华,庶旄翠旌。
七始华始,肃倡和声。
神来晏娭,庶幾是听。
高张四县,乐充宫庭。
芬树羽林,雲景杳冥。
金支秀华,庶旄翠旌。
七始华始,肃倡和声。
神来晏娭,庶幾是听。
◯《汉书·礼乐志》。《乐府诗集·八》。《文选补遗·三十四》。《广文选·十一》。《诗纪·二》。
◯逯案:通行本《汉书》此章与下章连为一篇,《文选补遗》及《诗纪》割“七始”等四句属下,别为一章。今依汲古阁本《汉书》及《乐府诗集》《广文选》分釐之。
◯逯案:通行本《汉书》此章与下章连为一篇,《文选补遗》及《诗纪》割“七始”等四句属下,别为一章。今依汲古阁本《汉书》及《乐府诗集》《广文选》分釐之。
粥粥音送,细齐人情。
忽乘青玄,熙事备成。
清思眑眑,经纬冥冥。
忽乘青玄,熙事备成。
清思眑眑,经纬冥冥。
◯同上。
我定曆数,人告其心。
勑身齐戒,施教申申。
乃立祖庙,敬明尊亲。
大矣孝熙,四极爰轃。
勑身齐戒,施教申申。
乃立祖庙,敬明尊亲。
大矣孝熙,四极爰轃。
◯同上。
◯《汉书》此与下篇连为一首,今从《乐府诗集》。
◯《汉书》此与下篇连为一首,今从《乐府诗集》。
王侯秉德,其邻翼翼。
显明昭式,清明鬯矣。
皇帝孝德,竟全大功,抚安四极。
显明昭式,清明鬯矣。
皇帝孝德,竟全大功,抚安四极。
◯同上。
◯王先谦《汉书补注》引吴仁傑曰:《安世房中歌》十七章,刊误区分之,一章多或十句八句,少或六句四句,未有奇数者。独“王侯秉德”一章七句。仁傑案:《既醉诗》及下文安其所章,皆用叠句。此章当云:王侯秉德,其邻翼翼。其邻翼翼,显明昭式。书本脱误,今改定作八句。
◯王先谦《汉书补注》引吴仁傑曰:《安世房中歌》十七章,刊误区分之,一章多或十句八句,少或六句四句,未有奇数者。独“王侯秉德”一章七句。仁傑案:《既醉诗》及下文安其所章,皆用叠句。此章当云:王侯秉德,其邻翼翼。其邻翼翼,显明昭式。书本脱误,今改定作八句。
海内有姦,纷乱东北。
诏抚成师,武臣承德。
行乐交逆,箫勺yourgame案:原字为勺之异体字,勹内为一而非丶羣慝。
肃为济哉,盖定燕国。
诏抚成师,武臣承德。
行乐交逆,箫勺yourgame案:原字为勺之异体字,勹内为一而非丶羣慝。
肃为济哉,盖定燕国。
◯同上。
◯《汉书》与下两篇连为一首。
◯《汉书》与下两篇连为一首。
大海荡荡,水所归。
高贤愉愉,民所怀。
大山崔,百卉殖。
民何贵,贵有德。
高贤愉愉,民所怀。
大山崔,百卉殖。
民何贵,贵有德。
◯同上。
◯逯案:刘敞所见本《汉书》荡、愉二字皆不叠。
◯逯案:刘敞所见本《汉书》荡、愉二字皆不叠。
安其所,乐终产。
乐终产,世继绪。
飞龙秋,游上天。
高贤愉,乐民人。
乐终产,世继绪。
飞龙秋,游上天。
高贤愉,乐民人。
◯同上。
豐草葽,女罗施。
善何如,谁能囘。
大莫大,成教德。
长莫长,被无极。
善何如,谁能囘。
大莫大,成教德。
长莫长,被无极。
◯同上。
雷震震,电燿燿。
明德乡,治本约。
治本约,泽弘大。
加被宠,咸相保。
德施大,世曼寿。
明德乡,治本约。
治本约,泽弘大。
加被宠,咸相保。
德施大,世曼寿。
◯同上。
都荔遂芳,窅窊桂华。
孝奏天仪,若日月光。
乘玄四龙,回驰北行。 羽旄殷盛,芬哉芒芒。
孝道随世,我署文章。
(桂华)
乘玄四龙,回驰北行。 羽旄殷盛,芬哉芒芒。
孝道随世,我署文章。
(桂华)
◯同上。
◯逯案:《汉书》桂华二字冠下文之首,《乐府诗集》同之,惟又於文章字下刻◻◻两空格;《文选补遗》删桂华二字。
◯逯案:《汉书》桂华二字冠下文之首,《乐府诗集》同之,惟又於文章字下刻◻◻两空格;《文选补遗》删桂华二字。
冯冯翼翼,承天之则。
吾易久远,烛明四极。
吾易久远,烛明四极。
◯同上。
◯逮案:《诗纪》依《文选补遗》《广文选》以此四句与下文德、福两韵共为一首。然检各本《汉书》。此四句悉独立成篇。当是原歌如此。今據以改正。
◯逮案:《诗纪》依《文选补遗》《广文选》以此四句与下文德、福两韵共为一首。然检各本《汉书》。此四句悉独立成篇。当是原歌如此。今據以改正。
慈惠所爱,美若休德。
杳杳冥审,克绰永福。
(美芳)
杳杳冥审,克绰永福。
(美芳)
◯同上。
◯刘奉世曰:《桂华》《美芳》,皆二诗章名,本侧注前篇之末,传写之误,遂以冠後。又词无美芳,亦当作美若矣。逯案:《汉书》此与下文连为一篇,而《乐府诗集》则连下文起首二句共为一篇。
◯刘奉世曰:《桂华》《美芳》,皆二诗章名,本侧注前篇之末,传写之误,遂以冠後。又词无美芳,亦当作美若矣。逯案:《汉书》此与下文连为一篇,而《乐府诗集》则连下文起首二句共为一篇。
硙硙卽卽,师象山则。
鸣呼孝哉,案抚戎国。
蛮夷竭欢,象来致福。
兼临是爱,终无兵革。
鸣呼孝哉,案抚戎国。
蛮夷竭欢,象来致福。
兼临是爱,终无兵革。
◯同上。
嘉荐芳矣,告灵飨矣。
告灵既飨,德音孔臧。
惟德之臧,建侯之常。
承《诗纪》云:一作永保天休,令问不忘。
告灵既飨,德音孔臧。
惟德之臧,建侯之常。
承《诗纪》云:一作永保天休,令问不忘。
◯同上。
皇皇鸿明,荡侯休《诗纪》云一作嘉德。
嘉承天和,伊乐厥福。
在乐不荒,惟民之则。
浚则师德,下民咸殖。
令问在旧,孔容翼翼。《诗纪》云:《汉书》自“浚则”以下别为一章,今从《乐府》。
嘉承天和,伊乐厥福。
在乐不荒,惟民之则。
浚则师德,下民咸殖。
令问在旧,孔容翼翼。《诗纪》云:《汉书》自“浚则”以下别为一章,今从《乐府》。
◯同上。
◯逯案:铁琴铜剑楼藏北宋本及汲古阁本各《汉书》,“浚则”等四句与上文皆连为一章。《诗纪》云云,不知究據何本。又《文选补遗》及广《文选》则以“浚则”等四句独立成篇,此盖从《汉书》刊误说,而足成十七章之数也。
◯逯案:铁琴铜剑楼藏北宋本及汲古阁本各《汉书》,“浚则”等四句与上文皆连为一章。《诗纪》云云,不知究據何本。又《文选补遗》及广《文选》则以“浚则”等四句独立成篇,此盖从《汉书》刊误说,而足成十七章之数也。
孔容之常,承帝之明。
下民之乐,子孙保光。
承顺温良,受帝之光。
嘉荐令芳,寿考不忘。
下民之乐,子孙保光。
承顺温良,受帝之光。
嘉荐令芳,寿考不忘。
◯同上。
承帝明德,师象山则。
雲施称民,永受厥福。
承容之常,承帝之明。
下民安乐,萬寿《汉书》作受福无疆。
雲施称民,永受厥福。
承容之常,承帝之明。
下民安乐,萬寿《汉书》作受福无疆。
◯《汉书·礼乐志》。《乐府诗集·八》。《文选补遗·三十四》。《广文选·十一》。《诗纪·二》。
◯此歌《文选补遗》及《广文选》《诗纪》均署唐山夫人。逯案:《汉书》仅谓唐山夫人作乐,乐与辞非一事,此质之《汉志》可知,似不得卽署唐山夫人,今依《乐府诗集》编入阙名卷中。又此歌於乐分十七章,於辞实为十七首,《郊祀歌》仿此。
◯此歌《文选补遗》及《广文选》《诗纪》均署唐山夫人。逯案:《汉书》仅谓唐山夫人作乐,乐与辞非一事,此质之《汉志》可知,似不得卽署唐山夫人,今依《乐府诗集》编入阙名卷中。又此歌於乐分十七章,於辞实为十七首,《郊祀歌》仿此。
4.1.2.郊祀歌
▷《汉书》曰:武帝定郊祀之礼,祠太乙於甘泉,祭后土於汾阴,乃立乐府,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多举司马相如等数十人造为诗赋,略论律吕,以合八音之调,作十九章之歌,以正月上辛用事甘泉圜丘,使童男女七十人歌之。时新得神马,因次为歌。汲黯曰:“王者作乐,上以承祖宗,下以化兆民。今陛下得马诗以为歌协於宗庙,先帝百姓岂能知其音邪。”观黯之言,则是歌宗庙亦用之矣。然其辞亦多难晓云。
4.1.2.1.练时日
练时日,侯《诗纪》作候有望。
焫膋萧,延四方。
九重开,灵之斿。
垂惠恩,鸿祜休。
灵之车,结玄雲。
驾飞龙,羽旄纷。
灵之下,若风马。
左仓《文选补遗》作苍,《韵补》《广文选》《诗纪》並同龙,右白虎。
灵之来,神哉沛。
先以雨,般裔裔。
灵之至,庆阴阴。
相放𢘍,震澹心。
灵已坐,五音饬。
虞至旦,承灵亿。
牲茧栗《诗纪》误粟,粢盛香。
尊桂酒,宾八乡。
灵安留,吟青黄。
徧观此,眺瑶堂。
众嫭並,绰奇丽。
颜如荼,兆逐靡。
被华文,侧《乐府》作厕雾縠。
曳阿锡,佩珠玉。
侠嘉夜,茝兰芳。
澹容与,献嘉觞。
焫膋萧,延四方。
九重开,灵之斿。
垂惠恩,鸿祜休。
灵之车,结玄雲。
驾飞龙,羽旄纷。
灵之下,若风马。
左仓《文选补遗》作苍,《韵补》《广文选》《诗纪》並同龙,右白虎。
灵之来,神哉沛。
先以雨,般裔裔。
灵之至,庆阴阴。
相放𢘍,震澹心。
灵已坐,五音饬。
虞至旦,承灵亿。
牲茧栗《诗纪》误粟,粢盛香。
尊桂酒,宾八乡。
灵安留,吟青黄。
徧观此,眺瑶堂。
众嫭並,绰奇丽。
颜如荼,兆逐靡。
被华文,侧《乐府》作厕雾縠。
曳阿锡,佩珠玉。
侠嘉夜,茝兰芳。
澹容与,献嘉觞。
◯《汉书·礼乐志》。《乐府诗集·一》。《文选补遗·三十四》。《广文选·十一》。《诗纪·五》。
4.1.2.2.帝临
帝临中坛,四方承宇。
绳绳意变,备得其所。
清和六合,制数以五。
海内安宁,兴文匽《广文选》作偃,同武。
后土富媪,昭明三光。
穆穆优游,嘉服上黄。
绳绳意变,备得其所。
清和六合,制数以五。
海内安宁,兴文匽《广文选》作偃,同武。
后土富媪,昭明三光。
穆穆优游,嘉服上黄。
◯同上。
4.1.2.3.青阳邹子乐,《汉书》载此名,下同
青阳开动,根荄以遂。
膏润并爱,跂行毕逮。
霆声发荣,壧处顷听。
枯槀复产,乃成厥命。
众庶熙熙,施及夭胎。
羣生啿啿,惟春之祺。
膏润并爱,跂行毕逮。
霆声发荣,壧处顷听。
枯槀复产,乃成厥命。
众庶熙熙,施及夭胎。
羣生啿啿,惟春之祺。
◯同上。
4.1.2.4.朱明邹子乐
朱明盛长,甫与萬物。
桐生茂豫,靡有所诎。
敷华就实,既阜既昌。
登成甫田,百鬼迪尝。
广大建祀,肃雍不忘。
神若宥之,传世无疆。
桐生茂豫,靡有所诎。
敷华就实,既阜既昌。
登成甫田,百鬼迪尝。
广大建祀,肃雍不忘。
神若宥之,传世无疆。
◯同上。
4.1.2.5.西颢邹子乐
西颢沆砀,秋气肃杀。
含秀垂颖,续旧不废。
姦伪不萌,袄《乐府》作妖孽伏息。
隅辟越远,四貉咸服。
既畏兹威,惟慕纯德。
附而不骄,正心翊翊。
含秀垂颖,续旧不废。
姦伪不萌,袄《乐府》作妖孽伏息。
隅辟越远,四貉咸服。
既畏兹威,惟慕纯德。
附而不骄,正心翊翊。
◯同上。
4.1.2.6.玄冥邹子乐
玄冥陵阴,蛰虫盖藏。
草木零落,抵冬降霜。
易乱除邪,革正異俗。
兆民反本,抱素怀樸。
条理信义,望礼五嶽。
籍敛之时,掩收嘉谷。
草木零落,抵冬降霜。
易乱除邪,革正異俗。
兆民反本,抱素怀樸。
条理信义,望礼五嶽。
籍敛之时,掩收嘉谷。
◯同上。
4.1.2.7.惟泰元
惟泰元尊,媪神蕃釐。
经纬天地,作成四时。
精建日月,星辰度理。
阴阳五行,周而复始。
云风靁电,降甘露雨。
百姓蕃滋,咸循厥绪。
继统共《乐府》作恭勤《文选补遗》作动,顺皇之德。
鸾路龙鳞,罔不肸饰。
嘉笾列陈,庶幾宴享。
灭除凶灾,烈腾八荒。
鐘鼓竽笙,雲舞翔翔。
招摇灵旗,九夷宾将。建始元年,丞相匡衡奏罢“鸾路龙鳞”,更定时曰“涓选休成”。
经纬天地,作成四时。
精建日月,星辰度理。
阴阳五行,周而复始。
云风靁电,降甘露雨。
百姓蕃滋,咸循厥绪。
继统共《乐府》作恭勤《文选补遗》作动,顺皇之德。
鸾路龙鳞,罔不肸饰。
嘉笾列陈,庶幾宴享。
灭除凶灾,烈腾八荒。
鐘鼓竽笙,雲舞翔翔。
招摇灵旗,九夷宾将。建始元年,丞相匡衡奏罢“鸾路龙鳞”,更定时曰“涓选休成”。
◯同上。
◯逯案:篇末注據《汉志》补入。
4.1.2.8.天地
天地並况,惟予有慕。
爰熙紫坛,思求厥路。
恭承禋祀,缊豫为纷。
黼繡周张。承神至尊。
千童罗舞成八溢《初学记》作佾,合好效《初学记》作交欢虞泰一。
九歌毕奏斐然殊,鸣琴竽瑟会轩朱。
璆磬《文选补遗》作罄,注云:古磬字金鼓,灵其有喜。
百官济济,各敬厥《乐府诗集》作其事。
盛牲实俎进闻膏,神奄留,临须摇。
长丽前掞光燿《文选·注》作耀,《诗纪》同明,寒暑不忒況皇章。
展诗应律鋗《广文选》作琄,《诗纪》同玉鸣,函宫吐角激徵清。
发梁扬羽申以商,造兹新音永久《文选补遗》误作欠长。
声气远条凤鸟鴹,神夕奄虞盖孔享。丞相匡衡奏罢“黼绣周张”,更定时曰“肃若旧典”。
爰熙紫坛,思求厥路。
恭承禋祀,缊豫为纷。
黼繡周张。承神至尊。
千童罗舞成八溢《初学记》作佾,合好效《初学记》作交欢虞泰一。
九歌毕奏斐然殊,鸣琴竽瑟会轩朱。
璆磬《文选补遗》作罄,注云:古磬字金鼓,灵其有喜。
百官济济,各敬厥《乐府诗集》作其事。
盛牲实俎进闻膏,神奄留,临须摇。
长丽前掞光燿《文选·注》作耀,《诗纪》同明,寒暑不忒況皇章。
展诗应律鋗《广文选》作琄,《诗纪》同玉鸣,函宫吐角激徵清。
发梁扬羽申以商,造兹新音永久《文选补遗》误作欠长。
声气远条凤鸟鴹,神夕奄虞盖孔享。丞相匡衡奏罢“黼绣周张”,更定时曰“肃若旧典”。
◯《汉书·礼乐志》。《初学记·十五》。《乐府诗集·一》。《文选补遗·三十四》。《广文选·十一》。《诗纪·五》
4.1.2.9.日出入
日出入安穷,时世不与人同。
故春非我春,夏非我夏,秋非我秋,冬非我冬。
泊如四海之池,徧观是耶谓何。
吾知所乐,独乐六龙。
六龙之调,使我心若。
訾黄其何不徕下。
故春非我春,夏非我夏,秋非我秋,冬非我冬。
泊如四海之池,徧观是耶谓何。
吾知所乐,独乐六龙。
六龙之调,使我心若。
訾黄其何不徕下。
◯《汉书·礼乐志》。《乐府诗集·一》。《文选补遗·三十四》。《广文选·十一》。《诗纪·五》
4.1.2.10.天马《诗纪》云:一作《天马歌》
▷《汉书》武帝纪曰:元鼎四年秋,马生渥洼水中,作《天马》之歌。太祖四年春,贰师将军李广利斩大宛王首,获汗血马来,作《西极天马》之歌。
太一況《类聚》作贶,《御览》同,天马下。
霑《类聚》作沾赤汗,沫《文选·注》作染流赭。
志俶傥,精权奇。
籋浮雲,晻上驰。
体容与,迣《诗纪》云,卽逝字萬里。
今安匹,龙为友。元狩三年,马生渥洼水中作。
霑《类聚》作沾赤汗,沫《文选·注》作染流赭。
志俶傥,精权奇。
籋浮雲,晻上驰。
体容与,迣《诗纪》云,卽逝字萬里。
今安匹,龙为友。元狩三年,马生渥洼水中作。
◯《汉书·礼乐志》。《类聚·九十三》。《御览·八百九十四》。《乐府诗集·一》。《文选补遗·三十四》。《广文选·十一》。《诗纪·五》。又《文选·三十五·七命注》引第二句。
◯逯案:《御览》引“天马下”有“千里”二字,当是衍文,不注入本文下。
◯逯案:《御览》引“天马下”有“千里”二字,当是衍文,不注入本文下。
天马徕《水经注》作来,《类聚》《文选·注》《白帖》《御览》《事类赋》同;又《白帖》此下有兮字,从《白帖》作自西极。
涉流沙,九夷服。
天马徕,出泉水。
虎脊两,化若鬼。
天马徕《水经注》此下有兮字,历《御览》误作曆无草《广文选》作皁,《诗纪》同,《诗纪》云:皂卽草。
径《水经注》作迳;《广文选》《诗纪》作经千里《水经注》此下有兮字,循《事类赋》作来东道。
天马徕,执徐时。
将摇《汉书》如淳曰或作遥举,谁与期。
天马徕《御览》徕下或有兮字,开远门。
竦予《御览》或作子身《御览》身下或有兮字,逝《御览》三十八作遊昆仑《文选补遗》作崙;又《类聚》作崑崙,《御览》同。
天马徕,龙之媒。
游闾阖,观玉臺。太初四年,诛宛王获宛马作。
涉流沙,九夷服。
天马徕,出泉水。
虎脊两,化若鬼。
天马徕《水经注》此下有兮字,历《御览》误作曆无草《广文选》作皁,《诗纪》同,《诗纪》云:皂卽草。
径《水经注》作迳;《广文选》《诗纪》作经千里《水经注》此下有兮字,循《事类赋》作来东道。
天马徕,执徐时。
将摇《汉书》如淳曰或作遥举,谁与期。
天马徕《御览》徕下或有兮字,开远门。
竦予《御览》或作子身《御览》身下或有兮字,逝《御览》三十八作遊昆仑《文选补遗》作崙;又《类聚》作崑崙,《御览》同。
天马徕,龙之媒。
游闾阖,观玉臺。太初四年,诛宛王获宛马作。
◯《汉书·礼乐志》。《乐府诗集·一》。《文选补遗·三十四》。《广文选·十一》。《诗纪·五》。又《水经·二·河水注》引草、道二韵。《类聚·九十三》引极、服、草、道、门、崙、媒、臺八韵。《文选·十四·赭白马赋注》引极一韵,又《二十三·咏怀诗注》引极、服、草、通四韵。《白帖·十八》引极一韵。《御览·三十八》引门、崙二韵,又《八百九十四》引极、服、草、道、门、崘、媒、臺八韵。《事类赋·马赋》引极、服、草、道、媒、臺六韵。
◯逯案:《御览·三十八》引此作《汉书》曰张《安世房中歌》诗云云,殊谬。又《锦繡萬花谷·三十七》引《汉天马歌》曰“尾萧梢兮朔风起”,则实非汉歌。诸如此类,均须明辨。
◯逯案:《御览·三十八》引此作《汉书》曰张《安世房中歌》诗云云,殊谬。又《锦繡萬花谷·三十七》引《汉天马歌》曰“尾萧梢兮朔风起”,则实非汉歌。诸如此类,均须明辨。
4.1.2.11.天门
天门开,詄荡荡。
穆並骋,以临飨。
光夜烛,德信著。
灵寖平而鸿,长生豫。
太《文选补遗》作大朱涂广,夷石为堂。
饰玉梢以舞歌,体招摇若永望。
星留俞,塞陨光。
照紫幄,珠熉黄。
幡比翄《文选补遗》作翍,《广文选》《诗纪》並同回集,贰双飞常羊。
月穆穆以金波,日华燿以宣明。
假清风轧忽,激长至重觞。
神裵回《广文选》作徘徊,《诗纪》同若留放,殣冀亲以肆章。
函蒙祉福常若期,寂漻上天知厥时。
泛泛滇滇从高斿,殷勤此路胪所求。
佻正嘉吉弘以昌,休嘉砰隐溢四方。
专精厉意逝九阂,纷云六幕浮大海。
穆並骋,以临飨。
光夜烛,德信著。
灵寖平而鸿,长生豫。
太《文选补遗》作大朱涂广,夷石为堂。
饰玉梢以舞歌,体招摇若永望。
星留俞,塞陨光。
照紫幄,珠熉黄。
幡比翄《文选补遗》作翍,《广文选》《诗纪》並同回集,贰双飞常羊。
月穆穆以金波,日华燿以宣明。
假清风轧忽,激长至重觞。
神裵回《广文选》作徘徊,《诗纪》同若留放,殣冀亲以肆章。
函蒙祉福常若期,寂漻上天知厥时。
泛泛滇滇从高斿,殷勤此路胪所求。
佻正嘉吉弘以昌,休嘉砰隐溢四方。
专精厉意逝九阂,纷云六幕浮大海。
◯《汉书·礼乐志》。《乐府诗集·一》。《文选补遗·三十四》。《广文选·十一》。《诗纪·五》。
◯“灵寖平而鸿,长生豫”句,王先谦《汉书补注》曰:八字不成句义,平而二字当衍。颜注亦未为平字释义,衍文明矣。又“幡比翄回集,贰双飞常羊”句下,王氏又曰:“翄飞下”皆有兮字,假、清二句同。逯案:王说是也。此歌楚体,各句殆均有兮字,经孟坚删削,故至此耳。
4.1.2.12.景星《诗纪》云:一曰《宝鼎歌》
▷《汉书·武帝纪》曰:元鼎四年夏六月,得宝鼎后土祠旁,作《宝鼎》之歌。
景星显见,信星彪列。
象载昭庭,日亲以察。
参侔开阖,爰推本纪。
汾脽《文选补遗》误作睢,《广文选》《诗纪》並同出鼎,皇祜元始。
五音六律,依韦飨昭。
杂变並会,雅声远姚。
空桑琴瑟结信成,四兴迭《文选补遗》作递代八风《文选补遗》作音生。
殷殷鐘石羽籥鸣,河龙供鲤醇牺牲。
百末《御览》作味旨酒布兰生,泰《御览》作奉尊柘浆析《御览》或误作折朝酲《御览》或误作醒。
微感心攸通修名,周流常羊思所并。
穰穰复正直往甯,冯蠵切和疏写平。
上天布施后土成,穰穰豐年四时荣。元鼎五年得鼎汾阴作。
象载昭庭,日亲以察。
参侔开阖,爰推本纪。
汾脽《文选补遗》误作睢,《广文选》《诗纪》並同出鼎,皇祜元始。
五音六律,依韦飨昭。
杂变並会,雅声远姚。
空桑琴瑟结信成,四兴迭《文选补遗》作递代八风《文选补遗》作音生。
殷殷鐘石羽籥鸣,河龙供鲤醇牺牲。
百末《御览》作味旨酒布兰生,泰《御览》作奉尊柘浆析《御览》或误作折朝酲《御览》或误作醒。
微感心攸通修名,周流常羊思所并。
穰穰复正直往甯,冯蠵切和疏写平。
上天布施后土成,穰穰豐年四时荣。元鼎五年得鼎汾阴作。
◯《汉书·礼乐志》。《乐府诗集·一》。《文选补遗·三十四》。《广文选·十一》。《诗纪·五》。又《御览·八百六十一》引醒一韵,《九百七十四》引生、酲二韵。
◯逯案:王氏《汉书补注》曰:武纪得鼎在四年,五当作四。又“冯蠵切和疏写平”句,晉灼曰:冯,冯夷,河伯也。蠵,觜蠵,龟属也。逯案:蠵夷同部,音近相假,冯蠵当卽冯夷。唐刘恂《岭表录異》云:蟕蠵,俗谓之茲夷,是亦冯蠵卽冯夷之证。
4.1.2.13.齐房《诗纪》云:一曰《芝房歌》
▷《汉书·武帝纪》曰:元封二年夏六月,甘泉宫内中产芝,九茎连葉,作《芝房》之歌。
齐房产草,九茎连葉。
宫童効異,披图案谍。
玄气之精,回复此都。
蔓蔓日茂,芝成灵华。元封二年芝生甘泉齐房作。
宫童効異,披图案谍。
玄气之精,回复此都。
蔓蔓日茂,芝成灵华。元封二年芝生甘泉齐房作。
◯《汉书·礼乐志》。《乐府诗集·一》。《文选补遗·三十四》。《广文选·十一》。《诗纪·五》。
4.1.2.14.後皇
後皇嘉坛,立玄黄服。
物发冀州,兆蒙祉福。
沇沇四塞,徦狄合处。
经营萬亿,咸遂厥宇。
物发冀州,兆蒙祉福。
沇沇四塞,徦狄合处。
经营萬亿,咸遂厥宇。
◯同上。
4.1.2.15.华爗爗
华爗爗,固灵根。
神之斿,过天门。
车千乘,敦昆仑《文选补遗》作崙。
神之出,排玉房。
周流杂,拔兰堂。
神之行,旌容容。
骑沓沓,般纵纵《文选补遗》作傱傱,《广文选》《诗纪》同。
神之徕,泛翊翊。
甘露降,庆雲集。
神之揄《乐府》作榆,临坛宇。
九疑宾,夔龙舞。
神安坐,鴹吉时。
共翊翊,合所思。
神嘉虞,申贰觞。
福滂洋,迈延长。
沛施祐,汾之阿。
扬金光,横泰河。
莽若雲,增扬《乐府》作阳,《文选补遗》同波。
徧胪驩,腾天歌。
神之斿,过天门。
车千乘,敦昆仑《文选补遗》作崙。
神之出,排玉房。
周流杂,拔兰堂。
神之行,旌容容。
骑沓沓,般纵纵《文选补遗》作傱傱,《广文选》《诗纪》同。
神之徕,泛翊翊。
甘露降,庆雲集。
神之揄《乐府》作榆,临坛宇。
九疑宾,夔龙舞。
神安坐,鴹吉时。
共翊翊,合所思。
神嘉虞,申贰觞。
福滂洋,迈延长。
沛施祐,汾之阿。
扬金光,横泰河。
莽若雲,增扬《乐府》作阳,《文选补遗》同波。
徧胪驩,腾天歌。
◯同上。
4.1.2.16.五神
五神相,包四邻。
土地广,扬浮雲。
扢嘉坛,椒兰房。
璧玉精,垂华光。
益亿年,美始兴。
交於神,若有承。
广宣延,咸毕觞。
灵舆位,偃蹇骧。
卉汨胪,析奚遗。
淫淥泽,𣷪然归。
土地广,扬浮雲。
扢嘉坛,椒兰房。
璧玉精,垂华光。
益亿年,美始兴。
交於神,若有承。
广宣延,咸毕觞。
灵舆位,偃蹇骧。
卉汨胪,析奚遗。
淫淥泽,𣷪然归。
◯同上。
4.1.2.17.朝陇首《诗纪》云:一曰《白麟歌》
▷《汉书·武帝纪》曰:元狩元年冬十月,行幸雍,获白麟,作《白麟》之歌。
朝陇首,览西垠。
靁电尞,获白麟。
爰五止,显黄德。
图匈虐,熏鬻殛。
辟流离,抑不详。
宾百僚,山河飨。
掩回辕,鬗长驰。
腾雨师,洒路陂《诗纪》误作披。
流星陨,感惟风。
籋归雲,抚怀心。元狩元年,行幸雍获白麟作。
靁电尞,获白麟。
爰五止,显黄德。
图匈虐,熏鬻殛。
辟流离,抑不详。
宾百僚,山河飨。
掩回辕,鬗长驰。
腾雨师,洒路陂《诗纪》误作披。
流星陨,感惟风。
籋归雲,抚怀心。元狩元年,行幸雍获白麟作。
◯同上。
4.1.2.18.象载瑜《诗纪》云:一曰《赤雁歌》
▷《汉书·礼乐志》曰:大始三年,行幸东海获赤雁作。
象载瑜,白集西。
食甘露,饮荣泉。
赤雁集,六纷员。
殊翁杂,五采文。
神所见,施祉福。
登蓬莱,结无极。太始三年行幸东海获赤雁作。
食甘露,饮荣泉。
赤雁集,六纷员。
殊翁杂,五采文。
神所见,施祉福。
登蓬莱,结无极。太始三年行幸东海获赤雁作。
◯同上。
4.1.2.19.赤蛟
赤蛟绥,黄华盖。
露夜零,昼晻濭。
百君礼,六龙位。
勺椒浆,灵已醉。
灵既享,锡吉祥。
芒芒极,降嘉觞。
灵殷殷,烂扬光。
延寿命,永未央。
杳冥冥,塞六合。
泽汪濊,辑萬国。
灵禗禗,象舆轙。
票然逝,旗逶蛇。
礼乐成,灵将归。
托玄德,长无衰。
露夜零,昼晻濭。
百君礼,六龙位。
勺椒浆,灵已醉。
灵既享,锡吉祥。
芒芒极,降嘉觞。
灵殷殷,烂扬光。
延寿命,永未央。
杳冥冥,塞六合。
泽汪濊,辑萬国。
灵禗禗,象舆轙。
票然逝,旗逶蛇。
礼乐成,灵将归。
托玄德,长无衰。
◯同上。
◯逯案:此乐歌如《天马》《景星》《齐房》《朝陇首》《象载瑜》诸篇,《武纪》悉谓武帝作。又《青阳》《朱阳》《西颢》《玄冥》四篇署邹子乐,或卽邹阳之作也。惟乐章既不容分割,歌辞亦当经人删定。故今统编阙名卷中,不再析出。
◯逯案:此乐歌如《天马》《景星》《齐房》《朝陇首》《象载瑜》诸篇,《武纪》悉谓武帝作。又《青阳》《朱阳》《西颢》《玄冥》四篇署邹子乐,或卽邹阳之作也。惟乐章既不容分割,歌辞亦当经人删定。故今统编阙名卷中,不再析出。
4.2.鼓吹曲辞
4.2.1.铙歌
▷崔豹《古今注》曰:短箫铙歌,军乐也,黄帝使岐伯作,所以建武扬威德,风劝战士也。《周礼》所谓王大捷,则令凯乐。汉乐有黄门鼓吹,天子所以宴乐羣臣也。短箫铙歌,鼓吹之一章尔,亦以锡有功诸侯。《古今乐录》曰:《汉鼓吹铙歌》十八曲,字多讹误,又有《务成》《玄雲》《黄爵》《钓竿》,亦汉曲也,其辞亡,或云《汉铙歌》二十一,无《钓竿》,《拥离》亦曰《翁离》。《宋书·乐志》曰:《汉鼓吹铙歌》十八篇。
▷按:《古今乐录》,皆声辞豔相杂,不复可分。沈约云:乐人以音声相传,训诂不可复解。凡古乐录,皆大字是辞,细字是声,声辞合写,故致然耳。
▷按:《古今乐录》,皆声辞豔相杂,不复可分。沈约云:乐人以音声相传,训诂不可复解。凡古乐录,皆大字是辞,细字是声,声辞合写,故致然耳。
4.2.1.1.朱鹭
▷《隋书·乐志》曰:建鼓殷所作,又棲翔鹭於其上,不知何代所加,然则汉曲,葢因饰鼓以鹭而名曲焉。
▷《谭苑醍醐》云:汉初有朱鹭之瑞,故以鹭形饰鼓,又以朱鹭名鼓吹曲也。
▷《谭苑醍醐》云:汉初有朱鹭之瑞,故以鹭形饰鼓,又以朱鹭名鼓吹曲也。
朱鹭鱼以乌路訾邪鹭何食食茄下。
不之食不之吐将以问谏《宋书》作诛,注云:一作谏,《诗纪》同,今从注文者。
不之食不之吐将以问谏《宋书》作诛,注云:一作谏,《诗纪》同,今从注文者。
◯《宋书·乐志》。《乐府诗集·十六》。《诗纪·五》。
◯逯案:贾生书云:鼓所以来谏。《诗》云:柔亦不茹,刚亦不吐。此歌云云,言谏官之道也。茄,古荷字,又《十八曲》歌辞凡以为声字者皆细字旁书之,以区别於本文。
◯逯案:贾生书云:鼓所以来谏。《诗》云:柔亦不茹,刚亦不吐。此歌云云,言谏官之道也。茄,古荷字,又《十八曲》歌辞凡以为声字者皆细字旁书之,以区别於本文。
4.2.1.2.思悲翁
思悲翁,唐思。
夺我美人,侵以遇。
悲翁也但我思,蓬首《乐府》云:一作蕞,案:蕞字当是蓬之異文狗。
逐狡兔,食交君。
枭子五,枭母六。
拉沓高飞,莫安宿。
夺我美人,侵以遇。
悲翁也但我思,蓬首《乐府》云:一作蕞,案:蕞字当是蓬之異文狗。
逐狡兔,食交君。
枭子五,枭母六。
拉沓高飞,莫安宿。
◯同上。
◯唐思:徒思也。也、我皆声。侵遇为侵渔或侵虐之借字,交君殆狡麏之借字。
◯唐思:徒思也。也、我皆声。侵遇为侵渔或侵虐之借字,交君殆狡麏之借字。
4.2.1.3.艾如张
▷《诗纪》云:艾与刈同,芟草也。《穀梁传》曰:艾兰以为防,置旃以为辕门,谓因蒐狩以习武事也。兰,香草也,言艾草以为田之大防是也。
艾而张罗,夷於何。
行成之,四时和。
山出黄雀,亦有罗。
雀以高飞,奈雀何。
为此倚欲,谁肯礞当作䃍,古坠字室。
行成之,四时和。
山出黄雀,亦有罗。
雀以高飞,奈雀何。
为此倚欲,谁肯礞当作䃍,古坠字室。
◯同上。
◯董若雨曰:礞当是䃍字之误。案:此说是。《汉书·敍传》:薄姬䃍宗文产德。师古注:䃍,古坠字。
◯董若雨曰:礞当是䃍字之误。案:此说是。《汉书·敍传》:薄姬䃍宗文产德。师古注:䃍,古坠字。
4.2.1.4.上之回
▷《汉书·武帝纪》曰:元封四年冬,行幸雍,祠五畤,通回中道。遂北出萧关,回中地在安定。沈建《乐府广题》曰:汉曲皆美当时之事。按石关,宫阙名,近甘泉宫。相如《上林赋》云:“蹙石关,历封峦”是也。
上之回,所中益。
夏将至,行将北。
以承甘泉宫,寒暑德《文选补遗》作得。
游石关,望诸《文选补遗》作渚国。
月支臣,匈奴服。
令从百官,疾驱驰。
千秋萬岁,乐无极。
夏将至,行将北。
以承甘泉宫,寒暑德《文选补遗》作得。
游石关,望诸《文选补遗》作渚国。
月支臣,匈奴服。
令从百官,疾驱驰。
千秋萬岁,乐无极。
◯《宋书·乐志》。《乐府诗集·十六》。《文选补遗·三十四》。《广文选·十二》。《诗纪·五》。
◯逯案:“上之回”者,言上幸回中,“所中”卽行在所,又见《雉子班》,盖当时习语。“所中益”言行在所仪从之盛,末二句则赞美之辞。
◯逯案:“上之回”者,言上幸回中,“所中”卽行在所,又见《雉子班》,盖当时习语。“所中益”言行在所仪从之盛,末二句则赞美之辞。
4.2.1.5.翁离一作《拥离》
拥离趾中可築室。
何用葺之蕙用兰。
拥离趾中。
何用葺之蕙用兰。
拥离趾中。
◯《宋书·乐志》。《乐府诗集·十六》。《诗纪·五》。
◯逯案:“翁离”当作“翁杂”,汉时习语,所以状五采之貌。《郊祀歌》“殊翁杂,五采文”,是其证。趾者,读为沚。《诗·谷风》:湜湜其沚。《说文·水部》引作止。《诗·七月》:四之日举趾。《汉书·食货志》引作止。趾皆可作止,故趾可借为沚,又沚卽畤。见《左氏·隐三年传》释文。汉郊五畤,《郊祀志》谓五畤祭黄、青、赤、白、黑神,祝宰之衣,各如其色,则五畤土色自亦各别。五畤而五色相映,故曰“翁杂”。又畤中築室所以祠神,故以“蕙兰葺成”,此歌有脱烂处。
◯逯案:“翁离”当作“翁杂”,汉时习语,所以状五采之貌。《郊祀歌》“殊翁杂,五采文”,是其证。趾者,读为沚。《诗·谷风》:湜湜其沚。《说文·水部》引作止。《诗·七月》:四之日举趾。《汉书·食货志》引作止。趾皆可作止,故趾可借为沚,又沚卽畤。见《左氏·隐三年传》释文。汉郊五畤,《郊祀志》谓五畤祭黄、青、赤、白、黑神,祝宰之衣,各如其色,则五畤土色自亦各别。五畤而五色相映,故曰“翁杂”。又畤中築室所以祠神,故以“蕙兰葺成”,此歌有脱烂处。
4.2.1.6.战城南
战城南,死郭北。
野死不葬,乌可食。
为《文选补遗》无为字我谓乌,且为客豪。
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
水深激激,蒲苇冥冥。
枭骑战闘死,驽马裵回鸣。
梁築室,何以南梁何北《文选补遗》此三字作何以北,《风雅翼》《广文选》《诗纪》並同。
禾黍而《风雅翼》作不,《广文选》《诗纪》同穫《风雅翼》作获,君何食。
願为忠臣,安可得。
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
朝行出攻,莫不夜《文选补遗》作暮夜不归。
野死不葬,乌可食。
为《文选补遗》无为字我谓乌,且为客豪。
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
水深激激,蒲苇冥冥。
枭骑战闘死,驽马裵回鸣。
梁築室,何以南梁何北《文选补遗》此三字作何以北,《风雅翼》《广文选》《诗纪》並同。
禾黍而《风雅翼》作不,《广文选》《诗纪》同穫《风雅翼》作获,君何食。
願为忠臣,安可得。
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
朝行出攻,莫不夜《文选补遗》作暮夜不归。
◯《宋书·乐志》。《乐府诗集·十六》。《文选补遗·三十四》。《风雅翼》。《选诗补遗·下》。《广文选·十二》。《诗纪·五》。
◯逯案:“梁築室”句不辞,上梁字乃衍文,以字虚声。原文当作“築室河南梁河北”。河,今作何,假借字耳。《汉书·卫青传》:遂定河南地,绝梓领,梁北河,讨蒲泥,破苻离云云。魏文帝《典论》:孝武自征元以迄征和,征匈奴四十餘举,踰广漠,绝梓领,封狼居,禅姑幕,梁北河云云,皆言定河南梁北河事。梁汉人习语,如司马相如难蜀父老,梁孙原云云,是其比。汉取河南,置朔方郡,故築室以为屯戍,並以讨胡,遂有梁北河之事。此歌“築室河南梁河北”,卽指此乎。又“思子良臣”,子乃哉之假借字,与下“圣人出美人子”之子同例。
4.2.1.7.巫山高
巫山高,高以大。
淮水深,难以逝。
我欲东归,害梁不为。
我集无高曳,水何梁当是深之譌字。
汤汤囘回,临水远望,泣下沾衣。
远道之人,心思归。谓之何。
淮水深,难以逝。
我欲东归,害梁不为。
我集无高曳,水何梁当是深之譌字。
汤汤囘回,临水远望,泣下沾衣。
远道之人,心思归。谓之何。
◯《宋书·乐志》。《乐府诗集·十六》。《广文选·十二》。《诗纪·五》。
◯逯案:“害梁不为”,害者,曷之借字。《汉书·翟方进传》:予害敢不於身抚祖宗之所受大命,是其比。“我集无高曳”,集高曳为济篙栧之借字。
◯逯案:“害梁不为”,害者,曷之借字。《汉书·翟方进传》:予害敢不於身抚祖宗之所受大命,是其比。“我集无高曳”,集高曳为济篙栧之借字。
4.2.1.8.上陵
▷《古今乐录》曰:汉章帝元和中,有宗庙食举六曲,加《重来》《上陵》二曲为《上陵食举》。《後汉书·礼仪志》曰:正月上丁,祀南郊,次北郊、明堂、高庙、世祖庙谓之五供。礼毕,以次上陵。西都旧有上陵,东都之仪,太官上食。太常乐奏食举。按:古辞大略言神仙事,不知与食举曲同否。
▷逯案:《古今乐录》所疑非也,此题“上陵”与本文“山林”,殆皆“上林”之误。
▷逯案:《古今乐录》所疑非也,此题“上陵”与本文“山林”,殆皆“上林”之误。
上陵何美美,下津风以寒。
问客从何来,言从水中央。
桂树为君船。青丝为君笮。
木兰为君櫂《书钞》作棹,《御览》同,黄金错其间。
沧海之雀赤翅鸿,白鴈随当作堕山林。
乍开乍合,曾不知日月明。
醴泉之水,光泽何蔚蔚。
芝为车,龙为马。
览遨游,四海外。
甘露初二年,芝生铜池中。
仙人下来饮,延寿千萬岁。
问客从何来,言从水中央。
桂树为君船。青丝为君笮。
木兰为君櫂《书钞》作棹,《御览》同,黄金错其间。
沧海之雀赤翅鸿,白鴈随当作堕山林。
乍开乍合,曾不知日月明。
醴泉之水,光泽何蔚蔚。
芝为车,龙为马。
览遨游,四海外。
甘露初二年,芝生铜池中。
仙人下来饮,延寿千萬岁。
◯《宋书·乐志》。《乐府诗集·十六》。《广文选·十二》。《诗纪·五》。又《书钞·五三十八》《御览·七百七十一》並引笮、间二韵。
4.2.1.9.将进酒
将进酒,乘大白。
辨加《诗纪》作佳哉,诗审搏。
放故歌,心所作。
同阴气,诗悉索。
使禹良工,观者苦。
辨加《诗纪》作佳哉,诗审搏。
放故歌,心所作。
同阴气,诗悉索。
使禹良工,观者苦。
◯《宋书·乐志》。《乐府诗集·十六》。《诗纪·五》。
◯逯案:“乘大白”卽引“满举白”之意,上言进酒,故下言举白。“辨加”卽驾辨,此倒言之。《大招》:伏义驾辨,楚劳商只,二八接武,投诗赋只。此上言辨而下言诗,正与之合。“诗审搏”,审读蟠,审搏繁盛之意。见《周礼·羽人注》。上言“诗审搏”,下言“诗悉索”,正示歌舞之由盛及衰。心,新之借字,与上文故对文。“阴气”或谓为饮泣,借字,义亦可通。“使禹”二字义不明。苦,快也,见杨子《方言》。
◯逯案:“乘大白”卽引“满举白”之意,上言进酒,故下言举白。“辨加”卽驾辨,此倒言之。《大招》:伏义驾辨,楚劳商只,二八接武,投诗赋只。此上言辨而下言诗,正与之合。“诗审搏”,审读蟠,审搏繁盛之意。见《周礼·羽人注》。上言“诗审搏”,下言“诗悉索”,正示歌舞之由盛及衰。心,新之借字,与上文故对文。“阴气”或谓为饮泣,借字,义亦可通。“使禹”二字义不明。苦,快也,见杨子《方言》。
4.2.1.10.君马黄
君马黄,臣马苍。
二马同逐,臣马良。
易之有騩《文选补遗》作醜,非,蔡有赭。
美人归以南,驾车驰马。
美人伤我心,佳人归以北。
驾车驰马,佳人安终极。
二马同逐,臣马良。
易之有騩《文选补遗》作醜,非,蔡有赭。
美人归以南,驾车驰马。
美人伤我心,佳人归以北。
驾车驰马,佳人安终极。
◯《宋书·乐志》。《乐府诗集·十六》。《文选补遗·三十四》。《风雅翼》。《选诗补遗·下》。《广文选·十二》。《诗纪·五》。
◯逯案:二马之二,《宋书》作三,殆刊写之误,今从《乐府》。
◯逯案:二马之二,《宋书》作三,殆刊写之误,今从《乐府》。
4.2.1.11.芳树
芳树日月,君乱如於风。
芳树不上无心,温而鹄。
三而为行,临兰池,心中怀我怅。
心不可匡,目不可顾。
妒人之子,愁杀人。
君有它《乐府》作他心,乐不可禁。
王将何似,如丝如鱼乎,悲矣。
芳树不上无心,温而鹄。
三而为行,临兰池,心中怀我怅。
心不可匡,目不可顾。
妒人之子,愁杀人。
君有它《乐府》作他心,乐不可禁。
王将何似,如丝如鱼乎,悲矣。
◯《宋书·乐志》。《乐府诗集·十六》。《诗纪·五》。
◯逯案:“芳树日月”,月当作夕。费昶《芳树篇》:“幸被夕风吹”云云,是梁时尚作夕。“日夕”,朝夕也。“乱如”卽乱挐。“怀我怅”,我者声字。“兰池”,池名,亦宫名,见《汉书·杨僕传》及《续汉书·地理志》,地在长安。
◯逯案:“芳树日月”,月当作夕。费昶《芳树篇》:“幸被夕风吹”云云,是梁时尚作夕。“日夕”,朝夕也。“乱如”卽乱挐。“怀我怅”,我者声字。“兰池”,池名,亦宫名,见《汉书·杨僕传》及《续汉书·地理志》,地在长安。
4.2.1.12.有所思
《古今乐录》曰:汉大乐食举第七曲亦用之,不知与此同否。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何用问遗君《御览》作为问遗,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
闻君有它《乐府》作他心,拉杂摧烧之。
摧烧之,当风扬其灰。
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
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妃呼豨。
秋风肃肃晨风飔,东方须臾高知之。
何用问遗君《御览》作为问遗,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
闻君有它《乐府》作他心,拉杂摧烧之。
摧烧之,当风扬其灰。
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
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妃呼豨。
秋风肃肃晨风飔,东方须臾高知之。
◯《宋书·乐志》。《乐府诗集·十六》。《广文选·十二》。《诗纪·五》。又《御览·六百八十》作引南、簪二韵。
◯逯案:“双珠玳瑁簪”句,当有叠文。“妃呼豨”,声字。
◯逯案:“双珠玳瑁簪”句,当有叠文。“妃呼豨”,声字。
4.2.1.13.雉子班
雉子班如此之于《乐府》作干雉梁,无以吾翁孺雉子。
知得雉子高飞《乐府》作蜚,下同止,黄鹄飞之以千里。
王可思雄来飞从雌,视子趋一雉雉子车。
大驾马滕,被王送行所中。
尧羊飞从王孙行。
知得雉子高飞《乐府》作蜚,下同止,黄鹄飞之以千里。
王可思雄来飞从雌,视子趋一雉雉子车。
大驾马滕,被王送行所中。
尧羊飞从王孙行。
◯《宋书·乐志》。《乐府诗集·十六》。《诗纪·五》
4.2.1.14.圣人出
圣人出,阴阳和。
美人出,游九河。
佳人来,騑离哉何。
驾六飞龙,四时和。
君之臣明,护不道。
美人哉,宜天子。
免甘星筮,乐甫始。
美人子,含四海。
美人出,游九河。
佳人来,騑离哉何。
驾六飞龙,四时和。
君之臣明,护不道。
美人哉,宜天子。
免甘星筮,乐甫始。
美人子,含四海。
◯《宋书·乐志》。《乐府诗集·十六》。《广文选·十二》。《诗纪·五》。
◯逯案:“美人”、“佳人”对举,乃分言君臣,已见上文《君马黄》曲。“离哉何”与《临高臺》“离哉翻”、《远如期》“曲佳哉纷”为同一语法。“美人子”,子与哉同,葢声之转。
◯逯案:“美人”、“佳人”对举,乃分言君臣,已见上文《君马黄》曲。“离哉何”与《临高臺》“离哉翻”、《远如期》“曲佳哉纷”为同一语法。“美人子”,子与哉同,葢声之转。
4.2.1.15.上邪《诗纪》云:一作雅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山无陵,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宋书·乐志》。《乐府诗集·十六》。《广文选·十二》。《诗纪·五》。
4.2.1.16.临高臺
临高臺以轩,下有清水清且寒。
江有香草目以兰,黄鹄高飞离哉翻。
关弓射鹄,令我主寿萬年。
收中吾《广文选》作吉。
江有香草目以兰,黄鹄高飞离哉翻。
关弓射鹄,令我主寿萬年。
收中吾《广文选》作吉。
◯《宋书·乐志》。《乐府诗集·十六》。《风雅翼》。《选诗补遗·下》。《广文选·十二》。《诗纪·五》。
◯刘履曰:篇末“收中吾”三字,其义未详,疑曲调之餘声,如《乐录》所谓“羊无夷”“伊那何”之类。逯案:此三安当是残句,与《翁离》曲同例。又“江有香草目以兰”,“目以兰”与“蕙用兰、风以寒”语法同,则目亦香草也,疑为茞之误。
◯刘履曰:篇末“收中吾”三字,其义未详,疑曲调之餘声,如《乐录》所谓“羊无夷”“伊那何”之类。逯案:此三安当是残句,与《翁离》曲同例。又“江有香草目以兰”,“目以兰”与“蕙用兰、风以寒”语法同,则目亦香草也,疑为茞之误。
4.2.1.17.远如期一曰《远期》
《宋书·乐志》有《晚芝曲》,沈约言旧史云诂不可解,疑是汉《远期》曲也。《古今乐录》曰:汉太乐食举曲有《远期》,至魏省之。
远如期,益如寿。
处天左侧,大乐萬岁。
与天无极,雅乐陈。
佳哉纷,单于自归。
动如惊心,虞心大佳。
萬人还来,谒者引。
乡殿陈,累世未尝闻之。
增寿萬年,亦诚哉。
处天左侧,大乐萬岁。
与天无极,雅乐陈。
佳哉纷,单于自归。
动如惊心,虞心大佳。
萬人还来,谒者引。
乡殿陈,累世未尝闻之。
增寿萬年,亦诚哉。
◯《宋书·乐志》。《乐府诗集·十六》。《广文选·十二》。《诗纪·五》。
◯逯案:“远如期,益如寿”,两如字皆声,与《蛱蝶》曲“轩奴轩”之奴殆同,故《远如期》实卽《远期》也,此曲葢美宣帝时单于来朝之作。《汉书·匈奴传》云:单于朝甘泉,礼毕,宿长平。上登长平诏单于勿谒,其左右当户之羣臣,皆得列观。及诸蛮夷君长侯王数萬,咸迎於渭桥下,夹道陈,上登渭桥,咸称萬岁,正与此曲所写相同。又《宣帝纪》有司议曰:“匈奴单于乡风慕义,举国同心,奉珍朝贺,自古未之有也”云云……与此“累世未尝闻之”义同。
4.2.1.18.石留《诗纪》作流
石留《诗纪》作流涼阳涼石。
水流为沙,锡以微。
河为香向始𥡙《诗纪》作谿冷将风阳北逝。
肯无敢于于扬。
心邪怀兰志金安薄北方开留离兰。
水流为沙,锡以微。
河为香向始𥡙《诗纪》作谿冷将风阳北逝。
肯无敢于于扬。
心邪怀兰志金安薄北方开留离兰。
◯《宋书·乐志》。《乐府诗集·十六》。《诗纪·五》。
◯逯案:留、涼双声,阳、涼叠韵,皆石之形容。锡读为细,与前曲“高以大”语法同,言细又微也。冷将风阳北逝,冬日行北陆,故曰“阳北逝”,盖上言石沙之销毁,下言时光之迅速。
◯逯案:留、涼双声,阳、涼叠韵,皆石之形容。锡读为细,与前曲“高以大”语法同,言细又微也。冷将风阳北逝,冬日行北陆,故曰“阳北逝”,盖上言石沙之销毁,下言时光之迅速。

2条评论
Zgnnbm
order pregabalin pills – buy pregabalin without prescription order lyrica 150mg without prescription
Xkqxyu
pregabalin ca – pregabalin 150mg uk pregabalin pill